B12: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倪汉克向上博捐赠的明清贸易瓷
袁菲
  2009年的时候,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海帆留踪: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展”。展出的93件自明朝万历时期至19世纪中国输入欧洲的外销青花瓷器,均为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先生(Henk B. Nieuwenhuys)向上海博物馆所捐赠的,其中不少也成为了此次上博与故宫联合举行展览的主要拍品。

  倪汉克先生的外祖父是一位银行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收藏中国贸易瓷在内的艺术品。后来,倪汉克从父亲那里得到了这些藏品的40%,近期,他本人又在艺术品市场上买到了部分中国贸易瓷。倪汉克先生选择上海博物馆作为这批瓷器的最后归宿,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他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二是得力于在荷兰博物馆界朋友的推荐。早在几年前,倪汉克先生就考虑将家中收藏的中国瓷器捐赠给博物馆机构。他最终选择了上海博物馆,主要是认为上海博物馆是中国最重要的瓷器收藏机构之一;贸易瓷在国外比较普遍,但是中国的博物馆则罕有收藏,他希望这批捐赠品在中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2007年,倪汉克开始和上海博物馆正式接触;2008年完成了全部捐赠手续和过程。

  据介绍,这一批捐赠瓷器均为贸易瓷,96件为景德镇窑产品,其中一部分还是中国国内不常见的瓷器,烧造时间为明代万历时期至清代,绝大多数是康熙时期作品。所涉品种多为单纯的青花瓷,其中香薰、双管瓶、果篮托盘等都不见于中国传统瓷器样式,属专门用于外销的产品。其中,一对绘有帆船图景的瓷盘是中西合璧之作。盘壁图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上面画有青鱼、白鱼、鳜鱼各一条和三名手执莲花的童子(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常见有青、白、鲤、鳜四种鱼,象征封建社会上层人士标榜清高气节的清白廉洁)。据悉,这对瓷盘烧制于乾隆后期,盘心所绘帆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船形式,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就是用这样的帆船前来中国进行贸易运输的。

  许多年来,国内的贸易陶瓷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缺乏研究资料。随着近二三十年来处于古代航线上许多沉船的发现以及大量中国瓷器的打捞出水,国内外的中国外销瓷研究进入了纵深阶段,同时世人对历代运销国外的中国瓷器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袁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故宫联手上博 展出明清贸易瓷
倪汉克向上博捐赠的明清贸易瓷
新民晚报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B12倪汉克向上博捐赠的明清贸易瓷 2015-02-14 2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