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并没有山雨欲来的感觉
因为从1994年7月开始,万国证券公司授权原国债部重整国债期货自营交易,原国债部业务由此分为两类:一是国债现货,二是国债期货,分别由部门经理助理吴德力、廖春晖负责。为更好地开展国债业务,考虑到现货与期货的紧密联系,国债部成立了国债期货投资小组,两位助理担任副组长,组长由国债部总经理何忠卿担任。1994年何忠卿在国债期货交易上的操作,尤其是314一役盈利不少。1995年1月份管金生按照五大机制中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管理原则,把国债部改组成交易总部,把股票和国债的自营都包括进去,由何忠卿来负责,担任交易总部的总经理。按照万国证券这样大公司的盘子,如果执掌整个公司的股票和国债自营业务,手里可供支配的资金和资源将是数以亿计的。按理这时的何忠卿应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春风得意才是啊!
负责整个公司人事行政系统的总监兼党委书记陈敏想到,1994年5月12日,管金生曾任命何忠卿担任过公司总裁助理;而在1995年1月14日任命他担任交易总部总经理的同时却没有再聘任他为总裁助理,难道何忠卿是因为这才如此郁郁寡欢?在海南期间,各兄弟部门的负责人见到何忠卿离群独处、闷闷不乐,为调节气氛大家都放下平时一本正经的架子,纷纷上前来哄何忠卿高兴。除夕的晚上,吃好年夜饭之后,大家一起去打乒乓,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输给他,让他赢。但就是这样,何忠卿脸上还是不见轻松的笑容。
新年初一,一清早所有的人都去了东山岭。证券界的人往往都讲究讨个好口彩,既然到了东山岭,就少不得到著名的潮音寺上香祈福。在庙里见有人排队抽签,为哄何忠卿高兴,大家都怂恿他去抽一把试试手气。结果,并不十分情愿的何忠卿上前,抽得的是一支上上签。陈敏多年后回忆,这次抽签可能是促使何忠卿回来下决心继续在327上下重手的重要原因。
这事在万国证券另一位同事的回忆中似乎有所印证。成立交易总部后,管金生安排原交易部的经理助理刘峥嵘为交易总部副总经理,协助何忠卿管理股票交易的自营部分。可就在刘峥嵘紧锣密鼓地搭建股票自营业务部分的人员架构时,一个周六,何忠卿突然打电话给她,说有紧急事情让她来公司。当刘峥嵘赶到公司,才得知公司组建的国债期货投资小组临时把她招进组。何忠卿告诉她,公司即将打一场国债期货的硬仗,需要在北京商品交易所开仓、分仓,而她是当下最合适人选。东山再起——这难道是海南之行给何忠卿留下的、比求得一个上上签更为强烈的心理暗示?
1995年春节休假结束,2月6日是节后上班第一天。这天,尉文渊到交易所只待了半天,下午就出发访问美国和澳大利亚。在离开之前,尉文渊并没有山雨欲来的感觉。据他多年后的回忆: “因为那个时候我常常不在。一是事业有成,在外到处跑;再加上成功的事情做多了,也有一点觉得乏味了。所以让两个副总经理管家,我就更多地处理外面事情。要知道在交易所我是个灵魂,我一不在,许多事情就一直停在那里。恰恰那段时间我出去比较多,对市场的变化我的观察也不够细致。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对保值贴补率、通胀、宏观形势的变化,以及北京所发生的事观察得不够细致。”
在万国证券,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同样并没有见到管金生,只有他秘书知道他的行踪,他在香港出差。管金生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我在前面走呀走,回过头来看看,怎么后边没有一个人跟上来?”强人寻常的脚步,下属尚且常常跟不上趟;那强人不寻常的举动,就只能让下属静等他的回归。
1995年春节后,由于要研究1995年新债的发行,财政部国债司在2月6日上班第一天就开会。除了新债发行问题之外,同时研究了1995年到期的各类国债还本付息方案。国债司认为,对于1995年6月底到期的1992年3年期国债贴息与否的问题,国债司要有一个初步意见,和1995年到期的各类国债还本付息方案一起报部里决定。时任财政部国债司司长的高坚多年后就此接受笔者访谈时说: “那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事挺大,必须尽快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