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这位好莱坞金牌编剧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邮件专访,讲述了当年创作故事的灵感来源。这位对中国一直怀有美好感情的老人,对即将到来的“ghost中国之行”充满期待。在他看来,科幻和魔幻题材的作品可以改变故事的时空、环境,但改变不了故事的本质——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都和人的内心情感休戚相关。他鼓励剧本创作者尽可能地去和人心对话,而不是去凭空想象某一特定的观众群。
1 关键词:故事
每个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对《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津津乐道,影片的英文名字《ghost》直译为鬼魂,更勾起了人们心中对故事情节难以抑制的探索欲望。罗宾说,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剧,他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在全剧最末——男主角山姆意识到,并与观众分享的一个真理:“心中的爱,常伴你左右。”
对罗宾而言,这句话是整个故事的完美总结,同样也是他写这部电影的原因。“写剧本的时候,我有一个观点:生命也许并不是由孕育而始、由死亡而终的。在我们本身的物理生存空间之外,也许还有另外一个空间。我认为一个和鬼魂有关的故事能带领我们很好地去探索那个观点。”于是,罗宾写下了山姆和美莉的至深爱情,写下了获得和放手之间的微妙联系,写下了缠绵却伤痛的生离死别。他用前所未有的视角——灵魂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
1960年,罗宾毕业于底特律芒福德高中,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对灵性和冥想等话题很感兴趣。“我想要探究,在我们死后,我们的生命是否会继续延续下去。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人死后的生命又是如何的呢?生命和死亡又是怎样在我们所生存的物理空间中贯穿交错的?对我而言,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我创作这个故事的起点。”
《人鬼情未了》触及了人们最渴望的情境,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漫长,依旧吸引着全世界众多观众和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罗宾认为,好故事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就像人类的爱、情怀、永生和死亡一样,会被永无休止地探讨下去。
“人们为什么喜欢这部片子?”罗宾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希望,能和自己深爱的人共度最后一刻,说出自己一直想说、但没有机会说的话。它道出了众多人内心最渴望的一点,那就是生命不会因为死亡而终止。”罗宾认为,即便在死后,自己的一部分也会在这个世界上延续下去,这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愿望。“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剧,都让人们得以沉浸在这样的情感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去电影院、去剧院,因为我们都想要体会这种深层次的喜悦与神秘。”
2 关键词:音乐剧
罗宾告诉记者,当年电影《人鬼情未了》大获成功之后,不少人曾游说他将其改编成音乐剧,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了。“我找不到那样做的理由,我不信任他们的动机。”此后,罗宾便开始了异常繁忙的剧本创作生涯,音乐剧的创作就这样被搁置起来。“当时,写了许多好莱坞电影,比如我尤其钟爱的《异世浮生》和《情深到来生》, 我没有时间专门去写一部音乐剧。”
然后有一天,制作人柯林·英格拉姆和大卫·戈芬科敲开了罗宾的家门,3个人兴奋地谈了整整一天。“我被他们的热情和对故事的见解打动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我想到,这部电影或许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有影响力的形式来表现,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罗宾以一个编剧的敏感意识到,这是一个赋予这个故事全新生命力的机会。
然而,当年的影片《人鬼情未了》虽然捧红了正直兄弟演唱的主题曲《奔放的旋律》,但要把它改编成音乐剧,依然有很多未知的难点。尤其是音乐方面,需要一切从头开始。罗宾承认,音乐是一部音乐剧的灵魂所在,“我为这部音乐剧编写了几乎所有歌曲的歌词,然后让戴夫·斯图尔特和格伦·巴拉德根据那些歌词进行谱曲。” 主创团队为该剧加入了17首歌,《奔放的旋律》将成为贯穿全剧的重点音乐和情感元素。对于最终呈现的效果,罗宾说自己感到非常满意,“我很喜欢那些歌曲,我自己看过音乐剧不下几百遍,每次都觉得它扣人心弦,精彩极了!”他说,“不管有几分,我都会给它最高分。”
音乐剧版的《人鬼情未了》保留了电影中的大部分故事情节,有意思的是,为了让该剧更加贴近都市生活,导演马修·华修斯和罗宾为角色添置了手机。“这个故事的各个方面都非常贴合当下,并不会被时代所约束,我们没有做太大的改动。”罗宾说,“音乐让这个故事更立体、更多维,我们通过音乐,而不是电影的特写镜头来探索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电影相比,这是一种更加戏剧化、情绪更为饱满的表现方式。”
3 关键词:创作
如今,罗宾和妻子布兰奇在纽约和洛杉矶两地来回跑,他们的两个儿子,约书亚和阿里也是好莱坞十分知名的编剧。儿孙绕膝、子承父业,让现在的罗宾感觉很幸福,他愿意把这些幸福放入自己的作品,和观众一同分享。
罗宾说,自己偏爱那些让人思考、让人感受并探寻人类生存意义、探究人类秘密和奇迹的题材。除了《人鬼情未了》之外,他编剧的电影很多都和科幻或魔幻等元素联系在一起,例如1986年的《隔壁的女孩》,1990年的《异世浮生》,1998年的《天地大冲撞》,2007年的《魔力玩具盒》以及2009年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为科幻、魔幻题材的鼻祖,面对如今在好莱坞乃至中国日益泛滥的特效类型片,罗宾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科幻、魔幻题材的作品可以改变故事的时空、环境,但改变不了故事的本质。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都和人的内心情感休戚相关。”例如他的《异世浮生》,讲述的是人在即将消失或死去前所产生的那种亦真亦幻的感觉,罗宾不仅仅把它当做一部惊悚剧、或是一部科幻剧来看,“事实上,它是一段有关人类大脑探寻的旅程——即将死去的主人公并不知道他要死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找寻爱和人生的真谛。”
又比如《虫洞效应》和《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用如今的话来说,两部作品都是“时空穿越剧”,但是罗宾强调说:“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永无休止的爱情才是剧情的主旨。纵使时空千变万化,唯有爱永恒。爱才是人生的根本,是推动人生前进的动力。”
罗宾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还没机会接触中国的科幻或魔幻电影,“我很遗憾它们被质疑缺乏想象力,但即使在好莱坞,有时为了让一部电影尽可能被更多观众所接受,编剧的想象力也会被牵制。”罗宾说,自己的编剧经验是,要尽可能地去和人心对话,而不是去凭空想象某一特定的观众群。“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值得提倡,但是当你花成千上百万去创作电影时,作为投资人常常会担心赔钱。他们因此会限制电影创作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可以理解,但也有些可惜。”
本报记者 张艺
记者手记
神神叨叨的老罗宾
总觉得布鲁斯·乔伊·罗宾有些神神叨叨。11年前在威尼斯电影节,记者曾经和老罗宾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就对着意大利电视记者的镜头大谈生命起源、灵魂冥想,一副相信他即得永生的样子。
但神叨叨的老罗宾是真有才,他的剧本成就了无数令人心醉神迷的电影作品。《人鬼情未了》自不必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的那些奇思妙想,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老罗宾曾经对媒体说,自己不会将《人鬼情未了》和其他电影进行比较,因为每部电影都是一段特殊体验,是带着观众前往异地时空的特别旅程。
在他看来,好的故事才能成就一部好的电影,这个故事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能唤醒观众内心的片段记忆,能扣动他们的心弦。
“一部电影,如果能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自己,特别是珍惜自己还活着这一事实,那它就是难得的佳作。”罗宾说,“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正在持续的奇迹,我向所有想要尝试做到这些的电影致敬。”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