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中心副主任王玮介绍,从2月26日开启场地制冷设备,到3月2日完成制冰,仅需5天,即可完成面积近1800平方米的 “秀场”到 “冰场”的变身。
昨天下午,冰场温度被控制在零下14摄氏度,水泥地面上已预先冻起0.5厘米的薄冰层,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走到赛场中央,将直径8米的花滑世锦赛赛事会徽仔细铺在冰面上,再向左右两侧平铺起国际滑联的英文标识(ISU)。LOGO画布边缘洒水凝冰固定,一道LOGO夹心层顺利完工。随后的冰层将主要以层层浇冰为主,被称“三明治”式制冰法。厚厚的冰层下还有一层白色环保涂料,冻进冰层后,色泽柔和不刺眼。我们在观看花滑比赛时,看到的白色冰面,其实就是这种材料。
当冰面一层层浇筑到花滑规定的5.5厘米厚度后,冰场温度将逐步升温至比赛规定的零下4摄氏度,正式对赛事选手开放。
赛场上滴水成冰,但来到看台区,记者却感受到融融春意——所有座位下方都安装了供暖设备,比赛期间,观众席将保持在18-20摄氏度之间。不过,临时增设的S级活动看台的观众还是得多穿一点,因为这里离冰场界墙只有20厘米,与冰上偶像仅咫尺之遥。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