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水果市场中,任何一种水果都不是什么稀罕物。高科技确实很神奇,可以反季节,也可以跨地域。只要您有钱,什么样的水果都可以吃上。
去年春节前,我写了一篇应景散文《草莓红了》。大致意思是,北京郊区的农民很聪明,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纷纷种植草莓,惹得城里人趋之若鹜,成箱成篮地往家里摘。最后我说,农民的日子就像这春天报早的草莓,过得越来越红火。
过后不久,遇到一位在郊区工作的领导干部,我说今年北京郊区的草莓卖得真不错。领导说,何以见得?我说,元旦后我到郊区去过两趟,亲手摘过几箱草莓,味道确实比超市的好吃。领导问:多少钱一斤?我答:朋友出的钱,估计也就三四十元。领导听罢,摆摆手说,不可能,你那时去至少六十元一斤。
领导的话让我不由伸了一下舌头。以我的了解,我们家附近的商场、水果店里卖的草莓不论是四川的还是北京郊区的,最贵的也就三十元一斤。大棚里的即使再新鲜,再让人们白尝几个,也不至于六十元一斤吧。见我有点惊讶,领导说,说六十元其实还有点便宜你,你知道天价草莓多少钱一斤?我说该不会一千元一斤吧。领导说,那倒不会,实话告诉你,最高卖到一百二十元一斤。
“这哪是卖草莓,简直是在印钞票。这下种草莓的农民可发了财了。”我说。
“要真是这样的价格当然好了。”领导有些无奈。
“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反问,“怎么有什么变数了?”
“是啊,元旦前后本来还是有很多人采摘。可一到春节,上边发了通知,严禁党政机关以各种名义采摘、团购,结果草莓都烂在地里了。”
“那为什么不降价向市民倾斜呢?”
“降价?怎么降?从八十降到六十,再从六十降到三四十,农民能接受吗?”
“要我说,这草莓本就不应该炒到那么高的价格。”
“唉,今年的草莓算是赔大发了。不知道农民明年还有没有种草莓的积极性。”
“不知道您究竟怎么想,我总觉得在北京郊区拿出上万亩土地种草莓不是正常的事。您想啊,草莓不是生活必需品,三天不吃您能得高血压?”
“那倒是。”我的话领导没有继续讨论下去。或许在他的眼里,我这一介书生的话不足以说服他。这年头干部不知怎么了,脑子装的不是市场,而是时时盯着上级的脸色、爱好。
今年元旦过后,郊区的朋友给我打电话,问我还来不来摘草莓。我说街上的草莓才十五元一斤,就不给添麻烦了。朋友说,他是自己花钱买单,又不是花公款。我说不管公款还是私款,都没有自己花着舒坦。朋友说,好吧,就让你崇高一次。
前几天,偶尔从网上看到一消息,说郊区某局长带着市里的几个处长去摘草莓,结果被纪检暗访干部给逮了个现行。我打电话给我熟悉的那个领导干部求证,领导说这事是真的,那个局长已经被停职了。末了他还甩了句:都是草莓惹的祸!
我说,您可别逗了,草莓可是好草莓,依我看,惹祸的还是人的内心,是贪心!领导听后连连苦笑道,您说得对,对,草莓可是好草莓,都是人的贪心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