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说题画诗
袁拿恩
  袁拿恩

  中国画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五代两宋,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而诗书画一体则是文人画的重要标志,前人曾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诗词虽然未将题画诗单列门类,然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因题画吟咏,极大丰富了中国诗词宝库,随书画艺术广为流传。古来雅士,多归隐山林,密切接触自然,名山大川、花鸟草虫皆为绘事素材,戏游寄情与笔墨,修身养性。充盈了向往林泉高致、田园野趣的文人情怀。诗书画说到底是寻求美又远离功利的游戏。往往会流露一时兴致的率真,随心所欲。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题,题画诗有助于作者对画作立意的拓展。去年我上黄山写生创作,这是45年间第14次登临,感慨颇多。身在山巅,鬓已星星,岁月无情,而这内心活动很难直接在画的笔墨中得以表达,于是题画:“今上黄山十四回,千峰耸翠暗云开。应知老夫心依旧,万象养空任剪裁。”第一句开门见山,事由及时间地点;第二句写景,黄山“千峰耸翠”的画面,亦说明天气晴好,隐含了欢迎老友归来。第三句是感慨,既叹老去,又表露对黄山的喜爱、对写生创作的热衷。第四句交代了对画的理解,“万象养空”是说所画世上万物,皆为涵养空灵的心性;画不是对景物表面的照搬描摹,而是任凭空灵的心性发现剪裁表象下的生灵。一首七绝,了了二十八字,将黄山、画与我淋漓尽致地联系起来。

  黄山北海狮子林一隅有株百岁古柏,主干已腐朽断截,从根部旁逸丈数一枝,龙蟠虬结郁勃苍翠,匍匐仄居道旁, 不为人识亦无标记。便展纸图记并题:“三千劫历似等闲,坐阅几多霜雪颜。古寺钟声如雨露,悠然自得白云间。”画展示了古柏的优美造型,诗则更深入地歌颂了古柏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欣赏淡然面对险恶环境和比霜雪更冷的时人眼。诗的遣词造句用了“似等闲”、“坐阅”、“悠然自得”拟人化的手法,这物我交融的内心观照,使画的主题得到升华。

  画容易表现静态的瞬时的空间,而诗入画则有助于意境的自由拓展。我喜欢画牡丹,因不同境况,题了三首。“三月春风剪紫霞,牡丹百岁展龙华。晨钟暮鼓真如地,慈雨长滋富贵花。”题画龙华古寺百岁牡丹,末句强调了富贵是福,何必不屑,唯厚德方能载福。“红尘劫历读炎凉,谷雨时节又拂香。莫怪春风攀富贵,牡丹桃李共华堂。”既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又有包容的心态,以及对百花齐放的憧憬。“半世无成已是翁,更无雅趣惹胭红。洛阳三月春消息,写在浓烟淡墨中。”题水墨牡丹,自嘲消遣罢。其实我既喜欢画水墨牡丹,也喜欢画胭脂红牡丹。

  题画诗与其他诗别无二致,无非意在笔先,逍遥象外。画什么,怎么画?将画笔无法表达的用诗句展现开来。形神皆备,动静结合,情景意趣交融,诗画如是。

  十日谈

  学诗者说

  学诗与习字的关系,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日本为何难谢罪12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专版/长三角
文学博物馆,由远而近
向读者告别
风景小品
预知未来的梦
小令三首
点滴
浅说题画诗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浅说题画诗 2015-03-30 2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