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
~~~——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
~~~——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绿色建筑造福百姓
——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
金志刚
  人物小传

  徐强,1961年3月出生,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年7月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是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2009年入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2012年获得“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徐强通过自身努力,并带领团队,始终走在建筑工程的科学前沿,攻克了一个个难题,获得了一项项专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为企业创造财富,为百姓谋求福利,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太阳能效率

  在建筑科学研究领域,徐强已钻研、奋斗了31年,从最初的建筑材料,到建筑构件,再到整个建筑,再到现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2000年前后,作为东海大桥高性能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的首席咨询专家,徐强和他的团队承担了“新型海工混凝土”的研发重担,第一次将我国外海大桥的使用寿命延长至百年以上。

  2004年,建科院领衔打造的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建成,这是我国首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建筑,为我国生态建筑关键技术产品后续研发提供了实验平台。记者走进如今还在很好利用的“生态楼”,这座坐落在建科院内的三层绿色建筑,中庭有个小花园,斜面屋顶覆有遮幕(阴时取光晴时遮阳),所有的窗都可自然通风,“这幢生态楼一年当中总是比其他商务楼少开一两个月空调,在里面办公的人还觉得体感舒适。”

  如今,徐强及其团队又把研究方向转到绿色建筑的研发和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上。例如现在有一个重大课题:“上海气候适应型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徐强说:“‘11·15’胶州路火灾的一个原因是建筑围护问题,这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围护材料应该是防火的,高层建筑还要防高层部件摔落;再比如,现在的太阳能热利用只能在六层及以下住宅推广,因为集热装置只能‘晒’在楼顶,收集的热能有限,楼层一高,太阳能就‘不够用’了。我们的研究要让太阳能集热材料可以与空调机架装在一起,甚至可以做成阳台栏杆,而且太阳能效率比以前提高20%以上。”

  节能改造农民房

  绿色或节能建筑的各种理念、技术,切切实实走进了百姓生活。2011年-2012年,建科院与市科委合作搞了一个新农村节能改造资助项目,先在崇明县瀛东村试点。

  “这个村共有58户农户,家家都是自己造的房子,门窗漏风严重,挑高又高,到了冬天,崇明又风大,室外是零度,室内也是零度;夏天又热得要命。还有村里的乡亲们习惯用柴火烧热水,效率低,浪费大,还容易造成污染。”徐强说,他们给出了改造计划:首先进行门窗改造,墙体保温,再重新粉刷房屋外立面;其次给每家每户安装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器……

  没想到村民们因为怕麻烦,都不想吃“免费午餐”。眼看项目要停滞不前了,徐强带着课题组同事,在村支书陆文忠陪同下,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但效果不明显。

  “这样吧,村干部带头,先做3个样板工程给村民们看看!”徐强做了决定。于是,在2012年春节前夕,三名村干部家的房屋节能改造完工,“经过改造,房屋比原来更美观了,而且更抗震,节能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春节时,村民相互串门走进这三名村干部家,发现他们家的温度起码要比自家高出5℃,这下事实摆在面前,不用‘做广告’了。”其余55户农户立马同意改造。

  东滩打造生态城

  2013年5月,上海建科集团成立了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徐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徐强带队成立了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专家工作小组,成员共9名,其中博士2名,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5名,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

  据工作室成员叶剑军介绍,工作室目前“三大课题”中,有一个是在崇明东滩建一个“生态城”,总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世博园区那么大,而这个生态城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多种养老产业和绿色建筑的新思维、新技术,使之成为一个既适合老人居住、又符合绿色要求的“长者社区”。

  徐强告诉记者,未来在这个长者社区,太阳能设备上装有追踪定位系统,使得太阳能面板尽可能地长时间接收太阳光直射;社区里甚至还将安装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大气环境参数获取技术的设备,更精确地“指导”老人安排日常生活。

  东滩生态城第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第一期完工,届时2000平方米的绿色公共建筑和1万平方米的长者住宅就能交付使用。而到2017年整个长者社区建成,建筑面积将达到98万平方米。

  |记|者|手|记|

  以身作则,持续学习,可能是徐强成功的两大秘诀。

  上海建科集团党委书记陈凯晨说,徐强做的是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他的团队技术服务产值已达到67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利润2亿元,而徐强平时生活中也奉行绿色理念,“他的车已换成了电动的,他的公文包里随时装有环保袋。”

  团队中最年轻的博士潘黎则认为,徐强老师“持续学习的精神和认真细致的科研态度”对她影响最深。去年春天在北京有一场中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学术泰斗江亿院士的讲座,会场座无虚席,“很多人站着听,徐强老师也站着听,江亿院士讲了4个小时,徐老师也站了4个小时。”

  改造崇明瀛东村项目时,桥隧还没通车,去崇明都乘船。徐强老师总是利用在船上的时间看专业书,这一行为感染了大家。从此,每次去崇明的客轮成为大家学习交流专业知识的场所。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3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4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时政·要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跨界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让更多绿色建筑造福百姓
普陀山景区上午恢复通航
今年查获走私冷冻肉品中 有生产期已达四五年之久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5让更多绿色建筑造福百姓 2015-07-12 2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