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希腊危机盘亘数年,几度在“退欧”边缘徘徊,最近的确到了“动真格”地步,欧元区面临历史上首次“分崩离析”的危险。双方大玩“瞪眼游戏”比试定力,但最终还是靠妥协化险为夷。
欧盟的精神是什么?“团结”是欧洲人的“口头禅”,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人眼里,“团结”就意味着妥协。
拿希腊来说,从一开始的“顶牛”,甚至不惜发动全民公决来为自己背书,到最终决定答应“改革”,就是一种妥协。当然,希腊有不得已的苦衷。2009年-2014年,希腊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6%,失业率达到27%,青年失业率则超过了50%。经济凋敝、银行关门、民生痛苦让雅典承受不起“退欧”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要想避免不从悬崖跌向深渊,妥协是最佳选择。
拿欧元区来说,“希腊退欧”是双输,得拉希腊一把。一直以来,德国和法国在唱“红白脸”。德国扮演强硬派角色,强调欧元区的“纪律与秩序”,此次布鲁塞尔谈判期间甚至放话让希腊“暂时退欧”。如今来看,德国要么是后退一步,要么是虚晃一枪,最终达成协议才是真。
随着新协议的签署,希腊债务危机的拐点似乎已经出现。但本轮危机过后,欧盟如果不加大监管力度,并且辅以相配套的刺激经济复苏措施,以“改革换救助”的药方可能在希腊又一次失效,那样希腊的危机不仅会继续加重,而且会成为欧洲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作的“溃疡”。 吴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