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国旧”全名是“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在淮海中路与重庆路的丁字路口,门面朝南,今天南北高架穿越淮海路的交会处,与著名的妇女用品商店相对,是一幢不算太高大的老式建筑。老上海人习惯称它为“淮国旧”。凡淘过旧货者,无一不知道“淮国旧”。来自东南西北的上海人进进出出淘宝拣漏,甚至外地客亦闻名而光顾。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解放前此地原是一家饭店。解放前,经过十多年的勤奋和努力,父亲积攒了一些钱,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于是与两个合伙人租下了霞飞路(淮海路)一间门面楼,开了一家“林圆饭店”,楼下是大堂,楼上作居室。饭店所处的位置,即后来的“淮国旧”所在地。
那时饭店开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开业三天内均以成本价销售,目的是汇聚人气。三天内我家也享用不少,混在顾客中买了一些便宜的肉包子。饭店里的“堂会”最热闹,我们小孩最感兴趣。“堂会”是大户人家举办婚寿喜事时邀请一些剧团在宴席间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演出有整部大戏,也有折子戏荟萃,笔者当时是每场必到,免费看戏。其间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深刻。一次“堂会”上有一位不足1米高的丑角演员,演技出色,逗人笑声不绝。笔者好奇地探问:“这么矮小的演员是从哪里觅来的?”家长说:“这是被人拐骗的小孩,关在甏里养大的。小孩正处生长时期,不让他出来,整天在甏里就长不大了,成为这种畸形人了。以后陌生人给你吃东西,一定不要上当。”当时听了非常害怕,小时候从不敢吃陌生人的东西。后来知道这是家长吓唬小孩的话,这些人是因为得了侏儒症,才长不高的。
解放前夕,战火不断,物价飞涨,民众生活动荡不安,故饭店营业额下降,勉强维持营业。员工又提出薪酬要随生活指数浮动。父亲对员工颇为同情,但合伙人与父亲产生了分歧,遂退股抽回资金。正在父亲独力难支之时,又发生一次一群白相人(流氓)来店闹事,敲诈。父亲被推揉致伤。值此景况,父亲只得忍痛退租店堂,顶费、押金等都打了水漂,关门大吉。
饭店关门了,一应饭店服务用品全部低价拍售,损失不小。我家只留下数十只绘有龙凤图像的彩色盆碗之类生活用品作为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