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镇镇域内拥有大小河道194条。2005年开始,镇里决心化大力气梳理河道,还一汪碧水的清清河流给百姓,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13条镇级河道、47条村级河道、134条宅沟进行整治,疏浚淤泥、改造危桥、遍植绿化。为了加强河道的长效管理,镇里出资成立河道保洁社,每天打捞水面垃圾,确保河床深度、河水畅流、水清岸绿的景美常态。现在,月浦辖区内的有些河的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的标准。
绿化覆盖率是月浦镇骄傲。“绿”从哪里来?记者采访得知:月浦绿化从闲置土地中觅得。
月浦镇的许多村里都有一些闲置土地,因为是国家电网的走廊,不能发展房地产,也不能建工业园区,于是有人建议搞堆物的货场,甚至说干脆设垃圾场,反正空着也是空着。然而,镇领导却有他们自己的思考:月浦镇不缺高楼,也不缺工厂,缺的是生态绿化。
一个好的思路,决定了一条好的出路。原来的货场、垃圾场被整治,通过多种手段实施生态修复,10年来月浦镇的绿地总面积从87万平方米增加到140万平方米,社区绿化覆盖率达38.4%,人均绿地面积增长3.2倍。月浦百姓生活在水清岸绿的河边,对镇里的满意度自然也提高了。
以前,月浦人或者到过月浦的人都知道,走过路过,鞋子上都会蒙上一层灰,车子停一个晚上,好像上了层灰色。以月浦公园为例,过去是个窑厂,粉尘飘扬,污染严重。上世纪八十年代,镇里关了窑厂,在原址种树植绿,建起了一座公园。10多年前,房地产业兴起,许多开发商前往镇政府游说:“这么好一块地空置着真浪费,如果建成高楼就能大大提升月浦镇的GDP。”不过,他们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绝不能牺牲百姓的生活环境来换取GDP。”公园不仅没有关掉,反而从原来的28亩扩展到今天的100多亩。
10年来,月浦镇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改善生态环境,二产比重下降30.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增加31.2个百分点,先后关掉电镀厂、小钢厂等污染企业160多家,结果使月浦镇的扬尘量降低了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