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简单的复明,而是要求最大化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不仅要看得见,而且要看得清晰、持久、舒适。这种观念的改变直接要求手术中引入“屈光”的概念。专家肖耀廷主任指出,一些患者本身可能就患有近视、散光等问题,生活中需要佩戴眼镜,然而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后,惊喜地发现他们在晚年生活“摆脱”了眼镜的束缚,生活更加方便了。
不仅要“看得见”
更要“看得清”
如今,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越来越丰富。有些中老年人选择立足于家庭,有的选择再返岗位,有的选择相伴旅游……还有的人觉得年纪大了,不等于一切趋于停止,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都能增进身心健康。然而,俗话说:“花不花,四十八。”由于年龄的增加,大多数老年人都会伴有老花眼等视力问题,严重的甚至会患上白内障,对于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以及休闲娱乐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有白内障,眼睛也老花得厉害,看书读报时都得戴眼镜,觉得很麻烦。有没有一种技术,在解决白内障的同时,让我摘掉眼镜呢?”这也是当下一些白内障患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据肖主任介绍,白内障,尤其是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部分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就有角膜散光,这种散光是由于眼角膜弧度不规则所致,在散光情况下,视觉的焦点会不精准,导致画面模糊。
采取传统白内障手术只能解决其晶体混浊的状况,老花、近视、散光等问题仍会存在,患者术后还需要佩戴眼镜,仅仅只限于看得见的状态,日常生活存在诸多不便。肖主任说,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复明效果,即“看得见”,已不能满足中老年人旅游、开车、钓鱼、打麻将、跳舞等活动的需求。
现在,白内障手术已经发展到如同验配眼镜那样,目的是为了改善视觉质量从而提高生活品质,不仅让患者能看见,而且还要看得清晰、持久、舒适。白内障复明手术已经进入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新时代。
可根据眼睛情况
选择合适“镜头”
人的眼睛宛如是一台精密的相机,晶状体就相当于是相机的镜头。年龄的增长,使得晶状体逐渐老化浑浊,就像镜头使用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磨损的现象一般。那么该如何选择我们的“镜头”呢?
肖主任介绍,普通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切口比硬晶体小,手术恢复快,度数范围广,使看东西更接近自然状态,有的还能过滤对视网膜损伤大的蓝光。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技术视觉质量更好,眩光感降低,晚上看东西视觉效果更佳。而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技术适合散光度数较高患者,通常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不少均有—1.0D以上的散光,这类患者较适合植入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从而术后可以获得更清晰的视力。多焦或可调节人工晶体技术则可以纠正近视、远视,满足生活中看书报,看电脑,打球,看风景的清晰视觉。
肖主任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眼睛的情况进行选择。他强调,不必等到白内障成熟了才手术。只要因白内障引起视力或视觉质量下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即使视力还有0.3以上,甚至0.5左右,就可以考虑手术。并且人工晶体植入术不只是老人的专属,也成为高度近视人群的一大选择,治疗高度近视的同时,还能防止白内障的发生,可谓是一举两得。
眼检查与养护并进
眼疾远离你
肖主任提醒,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是各类眼底疾病的一大诱因。高度近视患者都存在着罹患白内障、青光眼及视网膜疾病的风险。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进行每年一次的定期眼检查,锁定可能出现的眼疾问题,才能有效防控眼疾的发生。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中老年人应当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每天观看电视、电脑的时间;在强光下使用墨镜进行防护;多食用叶黄素丰富的食物等等。老年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可不要让眼疾成为阻碍。
新民健康推出
眼科专家免费咨询号
即日起,新民健康特别推出“送专家免费咨询号”活动,本期将分别送出30名眼底病专家肖耀廷主任医师咨询号与30名眼底病董珺医师咨询号,有需求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18917328756报名参与。
肖耀廷 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多年对眼科常见病罕见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炎、角膜溃疡等各种复杂病症诊疗和手术。
董珺 医师
擅长: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眼底病的诊断与激光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眼外伤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黄斑裂孔及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以及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联合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