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人在新学校上课,却还想着借读到“更好”的学校——~~~
人在新学校上课,却还想着借读到“更好”的学校——~~~
人在新学校上课,却还想着借读到“更好”的学校——~~~
人在新学校上课,却还想着借读到“更好”的学校——~~~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在新学校上课,却还想着借读到“更好”的学校——
莫让“升学新榜单”乱了你的心
王蔚 马丹
■ 在适合自己的学校读书,孩子更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学习的动力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今天一早,沪上中小学生迈入校门,开始新学年的学习生活。值得特别记录一笔的是,这届的高三学生,明年高考将不再有一本二本之分;这届的高二及以下各年级学生,他们将在未来的高考历程中接受全新模式的选拔。

  然而,一则“沪上高中升学排行榜”,大有搅乱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业已建立的良好心态。新学年里,素质教育再遇应试教育的挑战。在新的高考改革已成定局,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全面推开的大背景下,“排行榜”真的会只是强弩之末吗?

  “争议榜单”仍在扩散

  “让学生进入合适的学校,接受合适的教育”,历来是教育界普遍推崇的育人理念之一。然而,就这条理念,不仅说起来不容易,真正奉为圭臬更难。就在今天,据记者从沪上一些高中得到的消息,仍有个别学生“人在教室心有不甘”,还在指望“借读”“转学”,希望到“更好”的学校学习。一张所谓的“2015年复旦交大综合评价录取上海入围人数最多的50所高中”排行榜,已经在网络上流传了一个多月,虽然颇受争议却又屡屡被四处扩散。

  在这份榜单中,上海中学继续位列第一,但已受到华东师大二附中和复旦附中的挑战,两校入围人数直逼上中。此外,七宝中学位列第四名,着实让不少人惊讶。有业内人士称,除了顶尖的四大名校再加上七宝中学,其他老牌市级示范性高中在这份榜单中发生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今年有三所高中明显“退步”,这也成为今年榜单的一大看点。此外,黄浦区、卢湾区合并后演绎的“新黄浦三强”争霸,大同、格致、向明,谁更“领先”一步,也每每为坊间所津津乐道。唯独例外的是,有着“神仙”雅称的上外附中,去年排29位,今年仍维持在第28名,这多少也表明该校学生的“主战场”早已远离了国内高考。

  择校应看重育人观念

  记者调查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并不会发布高中排行榜,排行榜大多“出身”民间机构。教育人士建议,不妨把热门榜单看得淡一些。“各类榜单参考指数有很多维度,比如,有的排行榜的依据是高中学校的一本录取率,有的则是本科率。榜单间不具有可比性,而一个榜单对中学学校的排行不一定全面、准确。”虹口区江湾初级中学校长丁蓓说,每所高中学校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弱项,学校好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此,初中家长在为孩子择校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察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包括整个学校师资水平、育人观,而不是单纯从学校毕业生高考成绩来考量。”

  丁蓓认为,初中升高中的道路如何走得更稳更好,学生和家长要有长远的打算和理智的选择,最关键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每个高中都有各自的学科特长和偏重,和高校的交流也各有侧重。比如,在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与华东师大交流频繁,而复兴高级中学邻近同济大学,学生比较容易感受到同济的氛围。”

  “根据高考排出来的‘四大名校’也好,‘绝代双骄’‘三足鼎立’也好,其实对学生升学并没有意义。这些名校之所以能在高考中有优势,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学生资源比普通中学要好。”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戴立益认为,高中学校本身也不要太过看重排行榜,而是要深思自己是否已经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校长们应该都问自己一句,对于已经录取的、那么优质的学生,你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我们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幸福?”

  家长不甘孩子难安心

  有业内人士评价说,上海的中学校长们已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注重提升教育内涵了。此话道出的恰是校长们看待这份所谓名牌高中榜单的心态。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说,这样的榜单基本上是由一些“好事者”炮制出来的,没有多少科学性,家长们在引导孩子升学时,还是应该看学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

  丁蓓校长也表示:“纠结到底是选排行榜上排名第五的学校还是排名第六的学校,其实并没有太大必要。建议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挖掘他的兴趣点,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多一些体验。也许,第六名的学校可能比第五名更适合孩子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然而,与校长们的清醒和理智相比,家长们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仿佛始终要慢一拍,被各种民间榜单所误导,便是典型表现。家长严女士的女儿今年上高一,当初的区里二模考试时,孩子的成绩就没有进入区内一所著名市示范性高中范围,但在填报志愿时,全家人把前两年的高中排行榜研究个透,几乎到了按图索骥的程度。不料,中考时孩子又以8分之差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但严女士仍不甘心,总觉得进区示范性高中“不灵”,想了各种办法要给孩子“借读”出去,弄得孩子这一整个暑假心神不宁,结果,开学前的摸底考也没考好。在家访时,班主任开导他们说,以这种成绩、这种心态,即便“借读”到了名校,学业上也难有起色,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

  应对改革初中要跟上

  戴立益校长说,高考改革新政出台以来,无论是政策还是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尝试,都是一个人才培养的风向标,“而这个风向标不仅是吹给高中学校看的,同样也对初中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初中的人才培养,决定了一个孩子将来适合进入哪所高中。戴立益建议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考查高中自主招生来看高中的选材标准和育人目标,比如,华二自主招生选拔采用了600分考的方式,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态度和基本体验,强调的是学生全面发展。”

  “为应对未来高考的‘3+3’新模式,目前各类高中学校都在尝试小班化和走班制教育。这就意味着,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教育将‘被迫’前移到初中阶段,初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规划以及选课的意识和能力,否则进入高中就会措手不及。”丁蓓说,首先在初中要让孩子有多种学科选课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短板”。去年起,江湾初中推出了73门涵盖体验实践、兴趣提能的智慧型校本课程,所有的课程不受年级、班级限制,6年级到9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课。

  丁蓓认为,初中教育不能只盯着中考,更不能因为中考不考而轻视“小学科”,而是要帮助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以及职业观、择校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战后70年反思录13德国篇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资讯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专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B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24版:慢病/新民健康
莫让“升学新榜单”乱了你的心
追逐兴趣而非名气
海外名校看淡“排行榜”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6莫让“升学新榜单”乱了你的心 2015-09-01 2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