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
~~~——记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
~~~——记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
~~~——记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
~~~——记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记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
范洁
■ 蒋永华探望老人 徐茜 摄
  本报记者 范洁

  在金山区朱泾镇,只要将家中的电视机切换到“0频道”,不仅能知晓社区动态、便民信息,还能参与评议、表决方案。类似“阳光政务”的尝试,被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形象地称为“绳子理论”:“制约干部的一根绳,一头交给党组织,一头交给老百姓。”

  从严要求,从实作为,55岁的蒋永华率先垂范,历经四年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朱泾模式”,他用实践诠释一名基层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承诺。

  心中有民 脑中有方

  千年古镇朱泾,地处沪浙交界,原是金山县政府所在地,人口多、摊子大。伴随社会发展,面临全新难题:以320国道为界,城北老区设施旧、环境差,城南新区配套少、资源乏。

  2011年8月,蒋永华初到朱泾,但老百姓对这位新任书记并不买账:“万安街每天拥堵不堪,什么时候治?”“说了几年的城南菜场怎么还不建?”每当他到村委会、居民区调研,就遭到劈头盖脸一顿质问。

  批得越狠,跑得越勤,查得越清:主干道破损严重,承载能力不足,就实施路面大规模改造;原来的菜场规划涉及土地纠纷,就重新设计和选址……蒋永华带着班子成员,不断找原因、跑协调、定方案、抓落实:“为官不为,关键是没有用心。作为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脑子里自然有好办法。”

  84天封闭施工,30年失修的万安街焕然一新;15个月紧锣密鼓,城南菜市场正式开张,随后幼儿园、体育中心也陆续建成;四年来,朱泾镇修筑了183公里的乡村道路,翻建了112座桥梁,安装了1746盏主干道路灯。

  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态度从“我们提了意见,你们都不解决,还来干嘛”,转变为“蒋书记,我们希望你常来”。蒋永华每周批阅群众来电、来邮、来信,有过教师工作经历的他自嘲,又开始像老师批作业了,而这些“作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尽责忠诚。

  不留后路 才有出路

  2013年,朱泾镇被列为上海市郊首个棚户简屋改造试点。公房、私房、无证房、商业门面、工业项目,基地内房屋状况复杂,加上之前没有经验模式,身边人都劝蒋永华放弃:“难度这么大,不做就算了,万一做砸就是个笑话了。”

  “尽管矛盾很多,但办法更多;尽管没有经验,但愿意尝试;尽管可能失败,但跨出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好。”蒋永华想到,棚户简屋环境恶劣,下雨天汪洋一片,大热天阳光暴晒,老年人还要脚步蹒跚去倒马桶,旧改工作迫在眉睫。

  三个月的签约期,班子分成15个工作组承包签约工作,采用“拆1还1.5”“最低40平方米托底”等房屋调换方案。蒋永华清晨7时到现场布置工作,傍晚6时又回来解决矛盾,九十天从未间断,最终签约率达到95.6%,2014年完成腾房拆迁。

  “说了就要算,定了就要干。”决心不仅体现在旧改基地的拆迁,还在村级租赁企业的管理上。村办企业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重,失廉风险高,但又是村级经济的来源之一,要不要整治?该如何整治?

  因此,蒋永华提出“所有权不变、收益权不变、租赁费递增、管理权委托”的办法,将村级租赁资产全部交由镇级平台统一管理,等于村里卸下“大包袱”,镇里揽下“麻烦事”,“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改革,只有不给自己留退路,工作才能有出路。”

  群众动嘴 干部跑腿

  “动车跑得快,关键是每节车厢有动力装置,只有把每个干部调动起来,才能跑出动车的速度。”这是蒋永华抓班子、带队伍的心得。

  无论是在班子成员,还是基层干部眼里,蒋永华都是个严厉的书记。班子讲话发言不准请人代笔,全部必须本人撰写;制定党建责任清单,签订党员承诺书,半年度开展党建责任审计,每年组织干部作风讲评。正是基于这些举措,镇领导班子测评优秀率从2011年的63%,升至2014年的92%。

  朱泾镇近年探索“镇管社区”试点工作,实行“居委干部上楼,村委干部下楼”。蒋永华要求居委会干部实行上门走访,每周一至周五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送中饭和晚餐;村干部的办公室从二楼、三楼搬至底层的群众服务站,让村民找得到、叫得应,目前村居两委班子每人每月平均走访15.1户。

  从严管理,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蒋永华的双休,几乎都“泡”在办公室、“站”在工作现场;上任四年,他坚持每周走访村居至少三次,身体力行地倡导“群众只要动动嘴,干部愿意跑断腿”的务实作风。

  在蒋永华看来,“为人民服务”谁都会说,这其实是很苦、很累,是有始无终、永无止境的,但又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神圣职责。“干部的辛苦指数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读者俱乐部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码下载新民晚报客户端
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为官必须有为
民生走访出现“混搭”组合
上海检察部门4年受理金融犯罪案近9000件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2015-09-13 2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