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徐汇区居民“急愁难”问题得到积极回应
~~~徐汇区居民“急愁难”问题得到积极回应
~~~徐汇区居民“急愁难”问题得到积极回应
~~~徐汇区居民“急愁难”问题得到积极回应
~~~徐汇区居民“急愁难”问题得到积极回应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走访出现“混搭”组合
徐汇区居民“急愁难”问题得到积极回应
袁玮 金霏
  1+(1+3+1)

  “1”即结对机关党组织,“1+3+1”是一名处级干部,一名区党代表、一名区人大代表、一名区政协委员和一名律师。徐汇区共有309支这样的团队,对应全区309个居委会,每季度举行一次民生走访。

  向大学教授呼吁要在家附近装个ATM机,跟武装部长反映在楼道里装个歇脚凳……居民的这些“跨界”呼请在徐汇区得到积极回应:ATM机装了,歇脚凳也安上了。这得益于“满意在徐汇”组团走访新模式“1+(1+3+1)”——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律师“混搭”,看似简单的“物理组合”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化解“行路难”

  张劼是艾帝尔律师事务所律师、先行法治调解中心主任,也是走访团队中的一员。一次走访座谈会上,徐家汇街道西塘居民区的居民提出,小区门口狭窄的塘子泾路上,沿街人行道停满了自行车,居民出行只能走在仅两米左右宽的马路上。

  实地调查后,张劼了解到占道停放自行车的大多是马路对面一幢白领公寓的住户。张劼先后3次与街道非机动车管理部门、公寓管理单位等讨论解决方案。他提出在凯旋路塘子泾路口开辟自行车停车区域。

  “白领公寓内住的大多是青年医务人员,沟通起来并不困难。”但通过走访张劼了解到,虽然新的停车点离公寓不过50米,但他们担心安全没保障。张劼又与有关方面沟通,建议安装监控摄像头和自行车棚。目前,整治工作仍在进行中,“需要落实监控摄像头的资金和管理等问题,并向居民做好宣传,使他们了解整治工作的进展。” 

  贯通“断头路”

  “1+(1+3+1)”模式的“标配”领队是一名处级干部,徐汇区级机关党工委书记张妙德介绍,现在的走访团队构架中,几乎全区所有街道、职能部门的正处级干部都覆盖了。

  程伟是龙华街道办事处主任,又是机场新村居民区走访团队的领队。机场新村小区附近的天钥桥南路是条断头路,居民走到菜场和街道服务中心得花20分钟。之前有居民提过意见,但这不是街道职权范围所能解决。

  民生走访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契机。程伟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向区相关部门呼吁,同时组织团队内的人大代表撰写书面意见进行反映,终于有了初步成效。在《上海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送审稿)中,明确把龙华地区的天钥桥南路、丰谷路、黄石路等断头路列入贯通计划。

  汇聚各方力量的民生走访团,让社区居民很多“急难愁”当场就有回应,甚至现场就可协调解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徐汇区信访量下降24%。

  本报记者 袁玮 社区版记者 金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读者俱乐部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码下载新民晚报客户端
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为官必须有为
民生走访出现“混搭”组合
上海检察部门4年受理金融犯罪案近9000件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民生走访出现“混搭”组合 2015-09-13 2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