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真火!大把大把的资金,大批大批的海外教练,还有满满的信心和热情,似乎有钱,完成足球梦想不在话下。好吧,看看英足总,不缺钱,但2014世界杯,他们积分垫底。所以,作为一个足球人,我对如今的热潮,一直以来抱着有喜有忧的态度。喜的是,外部环境在发生变化,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忧的是,足球毕竟不是一个短期项目,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
前两天,有机会和德国足协负责校园足球的官员探讨,共识颇多,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也拜互联网所赐,看到不少关于青训的文章,其中一篇是2013年英国卫报的采访,关于德国和英国青训比较的讨论,采访对象是当时德国足协体育总监杜特(2013年5月杜特成为德甲不莱梅的主帅),有点意思,不仅仅是在教练员、选材、青训体系等层面,对于足协的部分角色以及与俱乐部之间的关系也可初见。
真难以想象拥有英超的英足总,竟然那么多年无法在世界大赛上出佳绩。在职业联赛成功的同时,如何兼顾国家队的上佳表现,这看来不仅仅是我们的梦想,也是英国这样足球超级大国的梦想。
如果说英国青训和德国有如此的差距,那我们的则更悬殊,有些数字不得不提,德国8千万人口,有28400名B级教练,5500名A级教练。英国六千多万人口,1759名B级,895名A级,中国足球13亿人口,目前亚足联认证的A级教练则不超过500人,B级则不超过1000人。上海,2000多万人口,职业级、A级、B级加起来则不超过100人!
另外,谁是青训的教练员主体;球员的训练发展和文化学业的保障体系上,这个采访给了我们非常直观的信息。
好了,不多说了!翻译此文的目的,就是提供另一个视角去看待中国足球的发展。说是20年30年,乃至50年的努力,也应该不为过。
(本文作者系前世界足球小姐、中国足协执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