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汤臣栋
~~~——记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汤臣栋
~~~——记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汤臣栋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斗互花米草 助鸟归去来栖
——记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汤臣栋
陈杰
■ 汤臣栋在介绍东滩治理互花米草的成效 陶磊 摄
  199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的汤臣栋,第一份工作就选择在东滩这片神奇的土地,做的是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技术人员。想不到和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交道,这一打就是16年。

  “治草者”

  先说草。这种草叫做互花米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加快滩涂淤涨成陆,保护沿江一线海塘的安全,本市有关部门在东滩等地陆续引进并种植了互花米草。互花米草原来生长于北美洲,是禾本科多年生高秆型植物,根系庞大,植株生长稠密,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但其在潮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

  由于当时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没有深入的认识,且东滩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没有及时采取人工干预措施,致使互花米草快速扩散,挤占了芦苇、海三棱藨草等土著物种的生长空间,改变了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和滩涂湿地结构,对滩涂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长、鱼类资源的增殖产生了严重影响,直接导致互花米草覆盖区域鸟类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威胁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在东滩的栖息。

  破解生态难题需要勇气和智慧。汤臣栋带领他的团队,总结出互花米草“围、割、淹、晒、种、调”的生态控制“六字方针”。即筑围堰隔离后,先放水“淹死”互花米草,再抽水晒干,并种植芦苇等本地植物,随后从长江引入淡水(互花米草喜欢咸水),使互花米草无法生长。

  “当家人”

  2012年底,在汤臣栋的全程参与和积极推动下,从谋划到获得批复“历经八年,搁置三年”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得以实施。该项目投资金额10.3亿元、治理范围约24平方公里,在国内尚无现成的经验可循。而且,项目主体工程围堤和涵闸建设属于水利工程,超出了汤臣栋的专业范畴。

  为了更好地掌握施工进度,他一心扑在了项目上,白天到工地查看施工现场;晚上他又拿着设计图纸反复研究,思考解决砂源等重大难题;每周组织召开指挥部例会,研究解决工程进度等问题。

  同时,他未雨绸缪,组织复旦、华东师大以及英国、新西兰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反复研讨互花米草治理方案、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实施方案以及以海三棱藨草为代表的崇明东滩土著植物种群重建和复壮关键技术研究等等。

  作为保护区的“当家人”,汤臣栋已经记不清他究竟放弃了多少个和家人团聚的节假日,多少个夜晚都是在单位加班加点中度过的了,就算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这样长年累月的劳累!2014年7月,他累倒住院了,可几天之后急着出院回到工作岗位。

  2014年1月23日,围堤全线合龙;2014年4月中旬,围堤土方工程全线完成;2014年5月30日,涵闸通水;2014年6月30日,度汛断面结构完成;2014年汛期结束前,完成防浪墙施工……

  在项目一阶段主体工程有序推进的同时,汤臣栋已开始积极谋划项目二阶段工作的推进,成立了以海三棱藨草为代表的崇明东滩土著植物种群复壮和栽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2014年,在围堤内修复示范区完成了15亩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栽种工作;课题组还在2-1#和2-4#涵闸外,建立了面积近3000平方米海三棱藨草种群示范区。

  “借外脑”

  抑制互花米草,为的是鸟。保护鸟,汤臣栋想到了借外脑。

  你看过电影《迁徙的鸟》吗?你知道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驿站,对于它们补充能量的意义吗?你是否想过,保护鸟类和湿地,并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或许自己也能尽一份绵薄之力?

  前些时候,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归去来栖”鸟类保护项目启动仪式。这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邀请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管理,是保护区与公益组织联手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胆尝试。

  拥有一个诗意名字的“归去来栖”项目,就建在这片总面积24155公顷的土地上。这是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同打造的生态保护项目,涵盖了保护区中一片2000亩的水域,并拥有425平方米的观鸟掩体、2242平方米的观鸟屋和1434米的木栈道等设施。

  对于这次合作,汤臣栋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如果保护区管理处是第一方面军,那我们希望发动一支力量,成为第二方面军。”他坦言,以前的许多合作仅限于宣传教育等方面,而划出一块区域委托社会公益组织进行专业管理,这还是第一次。“在规划项目时,TNC找来了法国专家参与;在装修鸟屋时,他们又找来了日本设计师。开展这样的创新型模式,也是自然保护探索社会治理的大胆尝试。”

  回顾2013年至2015年生态修复工程的情况,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了一本书,名字叫《筑梦东滩》。

  一片令人神往的净土,这是汤臣栋的梦,也是以汤臣栋为代表的东滩人的梦。 本报记者 陈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阳光天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特稿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201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
邹碧华声音再现:成为蜡烛照亮别人
智斗互花米草 助鸟归去来栖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智斗互花米草 助鸟归去来栖 2015-09-20 2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