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秋冬季节,满街店铺熏烟飘香,大把卖着热腾腾的糖炒栗子,招牌上必定写着斗大的“天津良乡栗子”。良乡栗子粒大个圆,壳薄易剥,含糖量高,生食炒菜当佐料均可,更多是当零食做成糖炒栗子。这玩意儿名头响,几个字也扎眼,喊了多少年!
其实稍查地图,便知良乡不在天津,而在北京南郊,房山区下辖的一个集镇。历史上,甚至到民国时,良乡还曾为县,房山归其管。那年我走京广铁路赴京,过京冀界线后,再经琉璃河、窦店、良乡几个小站,就到丰台,转眼进京了。所以,沪上坊间流行几十载的“天津良乡栗子”之说,实不靠谱。不过此说由何而起,又出典何据,都无从查考。
良乡一带地近京郊山区、半山区,山里多板栗树。每年秋季收栗,良乡遂成集散地,以“良乡栗子”而出名。扯上天津,怕是另有原因。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下末梢,地势卑湿的海河出口,无山,素不产栗。但近代以来天津一直是华北最大的水陆码头,大宗货品由此装船经海路外运。津浦铁路通车前后,这一货运状况仍持续了很长时间。如此想来,那时的良乡栗子也很可能是经由天津港起运,送至上海的。上海生意人不识原产地良乡的确切地理位置,只知此物运自天津,也就稀里糊涂把“天津”同“良乡栗子”拴在了一起,以讹传讹多年,倒也弄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