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越来越多,开车也早已不是一项“稀有”技能。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驾驶人已达3.2亿,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每年考领驾驶证3000多万人,预计2020年驾驶人将达到4.7亿。要拿到驾照,必须经过学习、考试,但驾驶培训考试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在有条件的地方,将试点非经营性的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还提出,凡是驾驶人取得驾驶证后三年内发生死亡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的,要倒查考试发证过程。
以上两条,只是此次驾考改革内容的一部分,但一“松”一“严”,能够较典型地反映这次改革的特点,那就是让公众学车领证更便捷、更高效,同时坚守安全底线,严格培训质量,严把考试关口,把“马路杀手”挡在准驾大门之外。
原本,要学车,必须上驾校,即便驾校培训费用快速上涨,也不得不掏腰包。由于驾校审批制的存在,驾校数量增长缓慢,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上驾校,不仅价贵,还要排队,因此受人诟病。而且,一些驾校的服务质量也没有随着价格上涨而提升。
所以,如果驾驶也能自学直考,就能松开公众要学车必须依赖驾校的束缚,也能倒逼驾校提升服务质量。《意见》规定,自学使用的车辆必须加装安全辅助装置,必须有具备安全驾驶经历等条件的随车人员指导,按照指定路线、时间学车。这些措施若能落实,将能保证自学过程中的安全。
当然,仍有人担心,自学会不会学出“马路杀手”?但自学并不代表学习质量差。而且,驾驶考试的严格把关更为关键。为了挡住“马路杀手”,驾考的“严”与“廉”都非常重要。前年驾考内容改革后,曾一度有许多人大叹考试太难,连一些驾校教练也直呼“不会教”。但唯有严格的驾驶考试,才能真正促进驾驶人的法律意识、文明素养和驾驶技能,对于保障道路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是,驾驶考试如果只是表面上严格,执行起来却不是一回事,比如给考官塞个红包就能过,那这种“严”的意义势必大打折扣。在今年上半年二审宣判的广东湛江驾考腐败“窝案”中,湛江车管所的39名考官收受驾校学员红包,被查后合计上缴2100多万元。驾考腐败在多地都有发生,且往往是“窝案”。如果行贿受贿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潜规则”,那么驾考再“严”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严厉打击驾考腐败,革除不良风气,同时加大考试过程的公开透明力度,对于保障驾考之“严”,十分关键。
公众怎么学车、到哪里学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放松一些。考试一关,则必须牢牢守住,如此,才会有更多守法、文明的驾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