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似乎是一个创造新词的时代,比如“颜值”。何为“颜值”?简言之,即一个人的容貌“女漂亮男英俊”的阈值。本来说,出来一个“颜值”的新词也没有什么可稀奇的,可问题是伴随着这一新词出现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种值得警惕的价值观。
不是吗?当人们把高“颜值”当作成功人生里占主导地位的东西之时,是否意味着除了“颜值”,其他就不那么重要以至于可以被轻视以至于可以被忽略不计了呢?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有那么多青年男女对整容趋之若鹜了。看到一个材料,上海地区暑期整容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男生已经占到整容人数的25%,并以2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增速是女生的两倍”。“颜值”当道,从中可见一斑。
自然,我们不应简单否定“颜值”的作用和意义。“颜值”往往给人以第一印象,人若能长得五官端正,有何不好?毕竟,“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但人之为人,绝非只有“颜值”一个标准,评价一个人,还得综合考虑道德值、文化值、智商值、情商值、健康值等。如果说,“颜值”可以作为一个其中的一个考量因素的话,那么,它所占的位置当在其后,其所占的份额也自小得很。
比如汪精卫,曾被称为美男子,其高高的“颜值”并不能掩饰住他汉奸的可憎面目。由此观之,道德值、文化值才是最为重要的,丢弃了这些值,“颜值”再高,也是无济于事的。
笔者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统计,究竟是“颜值”高的人容易成为杰出的人物还是“颜值”低的人容易成为杰出人物?似乎很难找到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信:“颜值”低的人,通常愿意在其他方面比“颜值”高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知道,只有如此,自己才有可能去赶超那些“颜值”高的人们。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一些残疾朋友中,总是会涌现很多杰出的成功人士。“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乃此之谓也。这并不是说一些残疾朋友真有什么“三头六臂”,而是一些残疾朋友看到了自己生理上的缺陷,为了维护自我的人格尊严,为了追求与正常人平起平坐以至而超越他们的人生目标,因而付出了比常人艰难得多的心血和汗水。
那么,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颜值”高一点的人是否能够多占到一点便宜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据《环球》(第13期)报道,许多国家都做过有关“颜值”与职业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表明,“以貌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美国德州大学的哈默梅什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一个长相英俊的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能比一个长相平庸的员工多赚大约23万美元。
于是,为了体现入职的公平,在美国,应聘简历附上照片是应聘者的大忌,因为美国人会认为,简历上的照片会产生就业歧视,而绝大多数的公司会把附上照片的应聘者直接淘汰掉。这样的做法,无疑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很值得国内借鉴和效仿的。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成时,其可能是一位功臣;而当一个人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价值高度,其就是一个好人。这时,如果他又能貌压群英,才出于众,他便是一个难得的伟人、圣人。这样的人历史所能奉献给我们的大约几十年或数百年才会有一个。但为人而求全,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对我们芸芸众生而言,我们不妨丢掉“颜值”高低的包袱,从追求德行合格的人先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