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式“路怒”:惹不起,躲得起
徐东海
  亚利桑那州中国女留学生江玥被追尾后惨遭枪杀事件,在中美两国引发震动。无数人对江玥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对美国的枪支管理,中国留学生在美安全问题表示高度关注。透视这起罕见的悲剧背后,一个潜在的社会现象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美国式的“路怒”。

  美国拥有2.53亿辆汽车,数量为全球之最。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毫不为过。根据一项统计,超过90%的美国人开车上下班。尤其是像洛杉矶这样的城市,大部分上班族每天花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几乎超过两个小时。

  “路怒”这个名词,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洛杉矶的高速公路上连续发生多起枪击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路怒”这个说法不胫而走。

  根据媒体调查,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曾爆发过“路怒”。当然,绝大多数只是飚脏话,更严重的则会突然加速或者刹车,恐吓对方,甚至暴力攻击。据AAA基金会提供的数据,目前美国每年发生的因“路怒”而导致严重伤害或致命事件超过1200起,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渐上升当中。

  “路怒”并不稀奇,世界各国都有。但在美国,由于枪支合法化加上民间枪支保有量的巨大,“怒路”现象带来的杀伤力显然不是其他国家可比。

  数据显示,美国11%的司机在车里常备枪支,进攻性驾驶行为导致的车祸中有37%都涉及枪支。2015年2月,在拉斯维加斯,一名四个孩子的母亲在一场枪战中身亡,而事件的起因只是一次寻常的驾驶争执。

  如何对付“路怒族”?美国机动车管理部门还曾在其网站刊登过一篇指导性文章,内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字:忍。你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用一句中国古话来说,就是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冲动是魔鬼,有时候,一句气话,一个发泄的动作,很可能惹来想象不到的严重后果。  

  回到江玥事件本身,作为遇害者的江玥没有任何过失,对她而言,这是一场从天而降的无妄之灾。唯一可以告慰的是,肇事者定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给所有的“路怒族”以震慑。一场让所有人感到无比惋惜的悲剧,如果能给人带来警示和思考,则江玥这个青春鲜活的生命,不会白白逝去。

  本报驻美记者 徐东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家装之窗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0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广告
暴风雪肆虐日本 一天积雪近1米
日本准备修改难懂地图标识
美国式“路怒”:惹不起,躲得起
小学生拼错单词惊动警察 家长指责反应过度留阴影
广告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21美国式“路怒”:惹不起,躲得起 2016-01-21 2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