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注定是漂泊
陈大新
  陈大新

  秋渐渐深了的时候,植物们开始了漂泊,它们的种子乘风而去,渐行渐远,它们会再造一片眼前的风景,可是它们将老死于他乡。

  人是可以“少小离乡老大回”的吧。但多数情况是四处漂泊,背着空空的行囊,唱着“我的故乡在远方”。友人叶建松写了《台州府城古井》一书,他却是衢州龙游人,在古城临海工作多年,见到井,引起思乡之情,决定写一写这些井的故事,走街串巷,着意寻访,汇集了393眼古井的资料。井,是家园的标点,是乡愁的符号,在游子眼中是十分亲切的。每当结识一些朋友时,总会遇到人家问你是哪儿的人,这时节我是颇有些踌躇的,我在一个地方定居三十多年了,算不算当地人呢?而要说到籍贯,那地方对我来说却是陌生的,再推祖籍,就更加遥远了,一般的说法,人类起源于非洲,而我们就都是漂泊者了。

  前些时,读书界有过一些对“流放”的讨论,有一个观点认为,流放虽然让人背井离乡,但却无法带走人的美德。对于贤哲,随处是故乡。这个观念出自晚期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塞涅卡(约公元前4年—公元65年)。进一步的讨论则发现,在漂泊、流浪中,人的本性与自由意志被放大了,甚至由此引发了近代两大主题“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如此看来,人类的文明进步,还是受益于迁徙和漂泊的,其实,著名的“国际歌”就是在流亡中诞生的,那时,欧洲流亡无产者只要唱起《国际歌》,就能找到同志。

  被称为“伏尔加之子”的高尔基曾深情地说过:“我痛苦而不安地爱着俄罗斯,爱着俄罗斯人民。”1921年高尔基因为他的“不合时宜的思想”离开故乡,去了法国,直到临终才回国。由于思想不能见容于当局而漂泊海外的,高尔基不是头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台湾著名诗人萧白是浙江诸暨人,他在《乡心》中写道:“我们并不缺少什么,但永有一种难以填饱的饥渴,在静悄悄的深夜,在一个人走过无人的长街……我们是流浪者呀!流浪的一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家装之窗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0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广告
天赐格言
与鼠共舞的知青岁月
特斯拉纯电动汽车
机场——多少滋味在其中
篆刻
风景也有空白
会友偶书(外一首)
注定是漂泊
近看树的落叶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注定是漂泊 2016-01-21 2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