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向以知识和理性自居的知乎网站近期也被骗子攻陷了。“知乎女神”一夜之间变成了已婚网游男;惹人怜惜的感人故事却成了千夫所指的大众骗局。它和以往那些悲情索捐其实无异——精心炮制一个煽情故事吸引大众眼球,利用人们对美好的“相信”博取同情和善款。网络世界虚虚实实,怎样才能触摸到眼花缭乱中的真实?当网络骗捐愈演愈烈,网友的善意和同情心又该何去何从?
近日,“知乎女神”童瑶骗捐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一会是清纯专情的女神,一会是先天患病但积极向上的复旦学霸,一会又是激励人心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故事很丰满,女大学生无钱治病欲寻短见,“知乎女神”忘情劝阻呼吁募捐,网友大军深受感染争相解囊,短短几十天,募得善款15万元;
现实很骨感,故事只是故事,坐拥超5万粉丝的“知乎女神”就是一个骗人的“网游男”。
网络骗捐事件不断出现,专家建议,谨慎捐款,看清收款方背景和款项去处才能让善款流向真正有需要的人。
“纯情”故事俘获粉丝
长相清秀,名校毕业,英国留学,文笔优美,自幼丧父丧母、有先天性心脏病仍自强不息……14日,“知乎女神”童瑶被曝一人分饰三角、自导自演了一场无钱治病的戏码,骗取捐款15万元。令网友大跌眼镜的是,在知乎上火了一年多的“暖心女神”竟然是男的!
“但愿你已经睡着了,一觉醒来的时候是飒爽的早晨,而不是四下无人的夜。”从童瑶的个人简介中,对其文风可略知一二。自称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的她在知乎拥有粉丝59806人。
童瑶的走红,源于2014年12月26日发布的第一个回答“青梅竹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回答中,她勾勒出了一个格外美好的爱情故事。青梅竹马的男友小言“5岁为我在太阳底下罚站、7岁扶摔倒的我回家、10岁亲手为我做纸风筝、14岁写第一封情书,17岁养父去世陪伴我45天……”2015年6月,童瑶在这条回答下发布消息称已和男友结婚。5.7万多人的点赞,7386条评论,童瑶自此被网友视作“知乎女神”。
2015年6月13日,童瑶回答知乎用户ck小小发布的“长期被疾病折磨,结束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吗?”。ck小小发帖称自己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大三学生,已经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积蓄,想拔了针头一了百了,不想再拖累爸妈。
“别死,别死,别死。”童瑶在回答中说,自己也是先天性心脏病,鼓励ck小小坚强下去。第二天,ck小小在这条帖子中特别感谢@童瑶姐姐,并公布了支付宝账号。
2015年11月1日,童瑶回答了“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是什么?”童瑶谈到自己特地去看望ck小小,听闻她已收到6万元善款,感叹“知乎是个很有爱心的地方吧”。童瑶还在帖子里“贴心地”附上了此前ck小小带有支付宝账号的链接。童瑶的话被知乎网友反复引用,并引发了第二波捐款。
女神形象顷刻坍塌
13日,一个名为“许嘉诺”的用户,在知乎上发布“人到底可以有多坏?”层层揭开“女神”面纱。据许嘉诺爆料,童瑶本名童超,男,25岁,并未患病,目前在江苏省苏州市,已婚。知乎上出现的三个人物,“童瑶”、“ck小小”以及青梅竹马的男友“小言”都是他虚构出的人物。
首先让许嘉诺感到怀疑的,是ck小小这个ID名字。“ck”和“小小”,都是网络游戏Dota里的英雄角色。许嘉诺发帖称,“一个先天心脏病的姑娘,一个手术失败生无可恋的姑娘,竟然以Dota中的角色为自己的知乎ID,这简直是在逗我。”
在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之后,细心的知乎网友发现,当初ck小小提问的账号已经半年没有更新,连感谢的信息都没有。深挖下去,童瑶的QQ、支付宝账号被曝光,证实童瑶与ck小小为同一人。据知乎网友@周二狗透露,@ck小小去年9月曾在百度贴吧出现,晒出自己得到的捐款已达15万。至此,童瑶骗捐一事败露。
14日,知乎网友李嫑嫑将ck小小涉嫌诈骗的全部证据提交给知乎管理平台。知乎随即发公告呼吁受害者反馈情况,并表示已保留相关数据作为证据。据其18日发布的最新公告,已有400余名用户反馈捐款信息,总金额超7万元,警方也已进入立案前初查阶段。知乎某负责人介绍,事件发生后,不少用户提供了专业建议。“警察分析,案件与电信诈骗特点相似;法官从诉讼角度提醒保留收集完整的证据链条。”
作为一个所有内容都由用户产生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每天都有数十万计的新讨论产生。“面对海量信息,要从技术上事前审查每个答案很难,”该负责人称,团队正在讨论如何完善社区规范,“并采取技术手段尽量避免用户的财产损失,如考虑出现跳转链接和账号信息时进行提示等。”
网络骗捐屡屡发生
“童瑶事件”并非个案,由个人网络募捐引起的争议与骗局,仅在2015年就多次上演。
2015年8月,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一名19岁的女子杨彩兰编造其父是爆炸事故受害者,通过微博“打赏”功能,获得网友捐款9万余元。
“好害怕,爸爸在那附近上班,刚刚打他电话关机,打他公司的电话也没有接,我一个人在家真的好害怕。”“今天在医院里见了他最后一面,我和他说,我会好好努力,明年考上一个好大学……”赚取同情的同时,杨彩兰共获得来自3739名新浪微博网友的3856笔“打赏”,总金额为96576.44元人民币。
案发后,“打赏”款已全部退还网友。今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公诉机关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至三年零六个月。最后法庭宣布此案将择期宣判。
无独有偶。2015年10月,安徽利辛县“犬口救童”事件出现的反转令人咋舌。受伤女子名为李娟,其男友张宏宇描述,李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两条大狼狗在追赶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她救了女孩,但自己被恶狗扑倒在地撕咬,最终被咬成重伤,四肢肌肉基本被啃完。张宏宇称,为了救李娟,他花了四五十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借款还有高利贷。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募集到善款逾80万元。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被救的小女孩”却始终没有出现。之前那个将故事描述得有声有色的张宏宇也关掉了手机。几天后,感人至深的“犬口救童”出现惊天反转。张宏宇承认,女友的确是被狗咬伤的,但所谓的获救女童根本就不存在,救人一事只是编造的谎言。伤者并非救人被咬,而是在狗主人家里喂狗被咬。10月22日,张宏宇被利辛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捐款账号也随即被注销。
网络骗捐屡屡发生,不仅伤害了爱心人士的感情,而且使“个人求助型”的网络募捐陷入尴尬境地;事情败露后捐款者纷纷要求骗捐者退钱,网络募捐遭遇信任危机。
专家支招识别骗局
先天性心脏病、父母双亡、为救人受重伤……如何才能识别“悲情索捐”的真实性?网络骗捐对善意、同情心的利用,似乎让我们再次陷入了“扶、还是不扶”的道德困境。
“这个世界依然需要我们伸出有爱的双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秘书长吉敏表示,骗子固然可恨,但若从此便不再救助有需要的人,无异于“因噎废食”。那么,究竟怎样才可以绕开骗子,将善款赠予真正有需要的人呢?
首先,看收款方背景是否透明。作为个人的募捐者相对风险最大,除非是非常熟悉、了解的人,否则不建议将善款直接打给个人。企业作为募捐者通常是对内的,如果对外,则也需要格外小心。而对于公益组织,建议清楚了解对方的背景,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隶属于哪个机构,及其监管机制、成立时间、公益活动经历。
其次,看款项去处是否透明。此处所谓“透明”不仅指账目,也包括其他旁证。吉敏表示,自己所在公益组织做过许多救助病人的募款活动,受助个人都需有相应的病史证明、医生评估报告或医药发票。所有收到善款的公益组织都应给捐款人正规收款凭证,而某些公益组织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对于捐赠者,给出的发票可以作为抵税凭证。
最后,大额捐款,多方验证。如果数目较大,建议捐款人从多种渠道,或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募捐方、受助方,甚至直接参与救助行动。“我们有时候甚至会把钱直接给医院而非家人,”吉敏透露,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受助患者家属拿到善款后将钱挪为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