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法律界人士谈“童瑶”事件
~~~——法律界人士谈“童瑶”事件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议主动举证“人肉”或涉侵权
——法律界人士谈“童瑶”事件
范鹏
  “如果事情属实,确实可以定性为诈骗。”上海维盈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赵德强认为,该行为满足诈骗罪的要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至于量刑,则依据该犯罪活动的行为地或结果地的相关法律标准。记者搜索发现,按上海高院发布的量刑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据相应的《刑法》条款,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受害人不站出来指认,那么犯罪者可以推脱说,这是朋友转给他的钱而不是犯罪所得。”赵德强提示,由于诈骗罪量刑与金额大小有关,建议网友主动维权。而就网友目前讨论的“对‘童瑶’的‘人肉’是否违法”,他表示,如捐款网友为满足其知情权,搜集并曝光“童瑶”公开发布的信息,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是通过非法途径曝光其个人隐私、社会关系,便涉嫌侵权。

  也有网友质疑知乎,对此,赵德强表示,如果技术上可以实现监管,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尽量对类似募捐信息等加强监督管理。“如能够监管而放任诈捐行为发生,不排除网友基于过错而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可能。”此外,近期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二审稿中,就个人公开募捐、通过网络平台募捐等情况均有涉及,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助于减少此类慈善诈骗案件的发生。“期待慈善法能尽快出台,让法律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运行。”

  见习记者  范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家装之窗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0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广告
网络骗捐频发 善举如何规范
建议主动举证“人肉”或涉侵权
新民晚报焦点A05建议主动举证“人肉”或涉侵权 2016-01-21 2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