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联原党组书记沈国明
这项文化工程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有助于构建学术话语体系,二是有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三是有助于激发实现中国梦的热情。
著名历史学家、原社科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
中国的神话系统和西方是不一样的。它们原本是零碎地存在着,有《山海经》之类读物流传至今。我们要做大量的梳理工作,梳理中国古代是怎么看待我们的祖先,很多文化材料和研究成果都存在。这项文化工程的意义,简单讲,就是研究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起源,并告诉现今的老百姓,中国有自己的神话体系。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邱瑞敏
希腊神话、罗马神话里神明形象很清晰,比如梵蒂冈的西斯廷大教堂里米开朗基罗在天顶上画出《创世纪》,这个很雄伟的艺术题材,让一个个艺术形象留在了人们的头脑里。我们的远古神话故事里,黄帝、炎帝、大禹,好像都是很模糊的形象。
这一次神话题材创作,是一个大工程,希望通过艺术创作,留下当年像张光宇创作出的孙悟空形象,很清晰地留在百姓的心里。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俞晓夫
改革开放后,历史画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这项系统的文化工程,让历史画创作进入了关键节点。我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地在中国传统的出土文物、敦煌壁画、西藏唐卡等方面汲取养料,这些文化遗存都是神话题材的灵感来源,它们的文化特征可以借鉴和传承。
其次,至于怎么创作,要通过历史学的考量。只有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让这项工程进行得有意义。我们要的不是装饰性的绘画。
再者,我不认为需要规定出某一种人物形象,这也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我们还是要甩去思想包袱,真正做出对民族有意义的文化工程,填补真空地带。
画家、原少儿社美术总监奚阿兴
中国人最早的时候是怎么来的?在中国人眼里是神明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去哪里寻根问祖?这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这些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文革”时候作为四旧不再提起。我认为,现在是时候要把这些事情重新告诉孩子们了——这是中国的神话,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源,社会上有人已经遗忘,需要把这些整理好了给大家看。
电影导演于本正
这项文化工程是跨界别的,我们的文艺创作要遵循文艺规律来进行。这个项目也有可能引起争论,尤其是在人物造型上。这个项目搬上影视,也是上海影视界对中华文化工程的推动。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