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锐减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经济研究院2日发表《游戏产业管制政策转换的必要性》报告,指出韩国政府对游戏产业的过度管制已经成为限制该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其中,“强制性防沉迷制度”是最具代表性的限制措施。
报告显示,近5年来,韩国游戏企业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从业人员也从2009年时的9.25万人减少至2014年的8.73万人。
韩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金秀妍发表评论称,韩国游戏产业规模曾居全球第4位,收益率极高,一度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如今却陷入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的限制阻碍了发展。
金秀妍认为,韩国政府低估了游戏产业在文化内容和产业上的价值,对游戏产业抱有偏见,名目繁多的管制措施已大大阻碍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如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韩国游戏产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落后于邻国。
多项管制政策
2011年11月起,韩国女性家庭部出台以“宵禁”为主的“强制性防沉迷制度”,规定午夜后网络游戏应拒绝年龄在16岁以下的青少年访问。
2012年7月,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再度出台“未满18岁的青少年没有监护人邀请,无法在指定时间内游戏”的“选择性防沉迷制度”,规定年销售额超过300亿韩元的游戏公司不仅要使用选择性防沉迷制度,还要在注册时通过未成年人本人认证和监护人的同意,这一销售额标准还包括海外的销售额。
2014年,韩国政府又出台新政策,规定青少年玩游戏两小时就会自动掉线,限制游戏用户每月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用于游戏的花费不得超过30万韩元,禁止青少年通过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买卖游戏道具,强化网吧使用制度,对网络游戏防沉迷实施状况进行例行检查等。
业内争议不断
强制防沉迷制度实施以来,韩国国内争议不断。韩国游戏公司认为,以销售额来作为是否使用“选择性防沉迷制度”的规定不可理喻,而且会令防沉迷制度变质。
创造韩国党李勇敬议员曾表示,防沉迷制度不仅泄露了个人隐私安全,同时也增加了游戏公司的投入。为了执行防沉迷制度,游戏公司要额外投入300亿韩元的系统架构费用。而关于30万韩元道具花费的规定在遭吐槽后,韩国政府将标准上调至50万韩元,但仍被指限制过多。
不过,也有人认为,韩国游戏业的衰落并不完全是因为政府的管制。议员全秉宪称,中国资本影响力的扩大才是韩国游戏业每年巨亏的最大因素。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