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专版/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饮食误区你中招了吗?
左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市民都开始追求饮食上的营养和健康。谁都想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但有时又不知不觉陷入了饮食的误区,甚至被一些不科学的流言牵着鼻子走。在第32届新民健康大讲堂现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凡给现场观众揭示了七个流传较广的饮食误区。

  误区:不吃主食就不会胖

  吴凡解释说,“不吃主食就不会胖”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对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神经和心脏功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不吃主食,为了达到饱腹感,可能不自觉地吃进了更多脂肪。怎么吃主食才不会胖呢?吴凡指出,米面加工过细会损失大量营养,特别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她建议市民常吃粗粮,与日常吃的细粮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有利身体吸收,同时还能获得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杂粮含有的能量较低,但膳食纤维较高,此外还有不少生物活性物质,比如大豆、豌豆里面有皂角苷,还有类黄酮、异黄酮等。”吴凡说,豆类、荞麦、燕麦等都对人体有益,推荐粗粮每天吃50克以上。

  误区:喝蔬果饮料等于吃蔬果

  不少市民以为喝果汁等同于吃蔬果,这是错误的。吴凡说,市面上卖的蔬果汁,大多只含有少量的蔬果成分,其他都是添加糖、色素、香精等,长期喝这种含糖饮料容易引起糖尿病和肥胖。而自己在家榨果汁,也不如直接吃蔬菜水果来得好。“榨汁机榨出来的果汁喝起来方便,但滤除了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和不溶于水的营养素,只留下了汁液,喝起来没有饱腹感,容易摄入更多糖分。她建议市民用粉碎机代替榨汁机,选择匀浆果蔬汁代替滤渣的果蔬汁。

  误区:坚果有益健康可多吃

  “坚果营养丰富,不仅含有蛋白质、矿物质,还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但也不能吃过量。”吴凡说,大家常把坚果类食品作为零食,是茶余饭后朋友聚会不可缺少的食品,每逢过年过节很多人也都喜欢在家里备些瓜子、花生、开心果等坚果招待客人或者自己享用。但坚果能量高,吃多了容易引起肥胖。她建议市民每次只食用少量坚果,每周吃50克左右。“杏仁每天可使用4-5粒;如果是核桃,建议每天食用2-3个;瓜子就只吃一小把,不要把一整包都嗑了。”

  误区:少油少盐味道差

  “少油少盐”一向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标准。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为25至30克、盐为6克,可即使用了限油壶、限盐勺,平时一不留神就可能超标。吴凡表示,平时做菜最好是用“煮”和“焯”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减少炒食过程中的加热时间,减少了维生素及抗氧化物质的流失,更大程度上保留了营养;另外缺少了烹炒过程中加油的过程,使其热量更低。

  误区:这顿吃多了 下顿不吃了

  吴凡说,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其规律的节奏,“饥一顿饱一顿”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同时,暴饮暴食后,大量油脂在胃肠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加重身体的负担。“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午餐往往随便凑合,晚上回家就吃得十分丰盛,这种做法也不科学。”吴凡提醒,一日三餐都很重要,忽视早餐和午餐将直接影响白天的工作状态,太看重晚餐则会导致肥胖、影响睡眠。她建议一日三餐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至30%,午餐和晚餐均占30%至40%。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互动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之窗
   第C01版:特刊
   第C02版:特刊
   第C03版:特刊
   第C04版:特刊
没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误区你中招了吗?
“吃”出健康春节
新民晚报专版/新民健康A16饮食误区你中招了吗? 2016-02-05 2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