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纪委网站探访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举报平台数据后台,同时解答反“四风”网络举报有关疑问。据介绍,2015年,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2015年6月18日开通)平台,共收到举报件12.8万件,较2014年增长13%,中央纪委有关部门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办、转办、转送反映“四风”等方面问题线索5000余件。
举报量的较大增长,是举报平台“触网”的正常效应,不意外。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今年元旦举报平台又加入了微信举报端口,使得“一网一端一微”格局成型。而就是这个微信端口,短短一个月就收到举报1.6万件。这个势头相当生猛,显示出一些社会平台可供利用的巨大价值。当然,这本身也反映了中纪委畅通监督渠道的巨大魄力和开放心态。
马上要过年了,中纪委全会也刚闭幕。这样的节点,将网络举报平台的运行情况,与公众开诚布公地沟通、交代,这显示,中纪委是在真刀实枪利用网络反“四风”。首先,根据新闻中透露的事实,公众原本并不知情,像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辽宁省林业厅副厅长李宝德、西部法制报社社长陈宣宇等违反“八项规定”的热点新闻事件,都是由网络举报而查处。由此可见,网络举报,绝非摆设,功不可没。
其次,此次中纪委相关部门将整个平台受理举报的流程、查处的方式,以及如何获取反馈、查询进度,都向公众实打实地交代,同时诚恳提出聚焦“四风”主题、提供详实信息等建议以提升举报的有效性。这无疑满足了公众对这项具体工作的知情权,从而使举报平台更有公信力。如果中纪委不是真心实意利用互联网技术反“四风”,就不会把公开工作做到这么细致。这让民众对反腐倡廉更有信心,也会有力提升公众在春节期间监督“四风”的积极性。
如今,互联网技术是个“大明星”。不少党政机关也积极主动融入这个潮流。这样的姿态,值得肯定。但是,这当中有多少是发自真心、切实利用互联网推动工作,又有多少只是“叶公好龙”、以“互联网+”来给自己工作抹金?君不见,多少政务网站“千年更新一回”,多少回复蹦出“雷言雷语”?真想利用互联网助推党政工作,就该学一学中纪委网络举报平台的这些诚意和行动。
现在的问题是,中纪委网络举报平台毕竟人员有限,不能全靠中纪委一家来接受举报。实际上,2015年举报件中很多就是由中纪委转送各地各部门查处的。各地各部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是否会推广诸如网络举报平台之类的创新?民众对此充满期待。
群众的监督让人藏无可藏。互联网+群众监督后,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自警自省。须知,纪律和规矩的红线不能碰,对此别再抱侥幸心理。上下合力,内外合力,维护好党风政风,也能让自己过个安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