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合作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针,中央在顶层设计中提出了新的合作理念,在实践中拓展了合作的内涵和形式,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合作理念创新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促进国际合作的一系列新思路。
首先,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而颠覆了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的传统国际政治观,展现了中国作为新型大国的境界和格局。
其次,在外交顶层设计中,提出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合作新倡议。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为打破崛起大国与既成大国之间冲突不可避免的历史宿命论观点,中国提出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赋予中美关系以新的前景。中欧关系是中国开展大国外交的重要着力点,中国提出与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使中欧关系具有了新的内涵。
鉴于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中央召开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凸显了周边外交的“周边特性”。“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赋予国际经济合作以新的内涵,“共商、共建、共享”,“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将会采取更加平等务实的形式。在新形势下,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与时俱进。习主席在首访非洲期间,提出要以“真、实、亲、诚”的理念与非洲朋友打交道,要奉行正确的义利观,为中国对非政策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
实践不断推进
知之固难,行亦不易。伴随着理念创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取得新的进展。
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方与美方一道,积极发掘两国合作潜力,近年来在经贸往来、两军关系、朝鲜半岛、伊朗核问题、阿富汗、气候变化等各个层面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尽管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不适”不断表现出来,导致两国摩擦不断,在一些问题上的竞争加剧,但在中方的引领下,中美关系的发展并未脱离既定轨道。
中俄关系高开高走。习主席首访外交、冬奥会外交等举措显示了中方对中俄关系的“另眼相看”。中俄首脑之间频繁的交往和深度交流提升了中俄战略互信。中俄天然气协议大单签订、“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等重大合作举措夯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基础。
中欧合作开创新局面。中国与德国、法国、英国等三个主要欧洲大国的合作开发了新的着力点,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中欧关系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周边合作更是精彩纷呈,好戏连台。在东北亚,中韩自贸区建成,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达成重要共识。在东南亚,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中印尼雅万高铁以及中老、中泰铁路陆续上马。在南亚,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陆续开工。
在南太平洋,中澳自贸协定生效,“一带一路”倡议同澳“北部大开发计划”对接。
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方面,中国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合作展现全新布局。中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方提供600亿美元额度的资金支持。中拉积极构建“1+3+6”合作新框架,以产能合作为突破口推动中拉合作上新台阶。
过去三年,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内涵的国际合作得到了重新界定并全方位铺开,创新思路、讲求实效、重视对接、谋求共赢,是新形势下中国国际合作的特点。
新型大国风范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影响深远的国际政治事件,而中国崛起的方式正在塑造世界对她的认知。中国外交弘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反映了中国对21世纪国际政治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合作而非对抗、共赢而非零和正在成为国家间互动的主流。
中国在实践中对合作内涵和形式的积极探索,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创造性,让世界感受到这一新兴大国所带来的正能量。三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合作不断谱写新篇章,中国新型大国风范也令世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