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澳外长不必秀“亚洲情结”
赵干城
  ◆ 赵干城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7日与来访的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举行第三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国务委员杨洁篪18日在会见毕晓普时强调,澳大利亚不是南海当事国,应该恪守在南海主权领土争议上不选边站队的承诺,不参与、不采取任何有损地区和平稳定和中澳关系的事。

  澳大利亚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不过它可能对自身的战略地位有过高的评估,毕晓普外长在来北京前发表了一些令人意外的言论,强调要“质询”中方的问题集中在南海。

  澳大利亚也承认自己并非是南海争议方,域外国家就某个国际争端发表看法当然也无不可,但通常对与自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应该持公允客观的立场,而不是气势汹汹地要“质询”某一方,甚至选择性地回避客观事实。对澳大利亚而言,在南海问题上,大可不必显示其“亚洲情结”。澳大利亚与亚洲的经贸联系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这并不表示澳大利亚应当参与亚洲的地缘政治竞争。

  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一大旅游收入来源国。经贸关系一直是中澳合作的“重头戏”,也是每年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中的热点话题。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为澳大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优良的市场,成为促进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有力动因,双方在政治上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虽然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局起伏较大,两党较劲,博弈不停,时常出现反对党在外交上挑战执政党的情况,但总体上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在澳大利亚还是有共识的。

  南海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与澳大利亚无关的次地区争端,美国要利用南海问题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抓手,在介入过程中不断寻找“小伙伴”,澳大利亚自然成为美国的优先选择。澳大利亚虽然不是利益攸关方,但仍然积极选边,反映了澳大利亚对自身所处的阵营有强烈意识。不过这种意识其实是已经过时的“冷战意识”,并不能真实体现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在澳大利亚确实存在并不断发展着强烈的“亚洲情结”,这与亚洲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有关,但如果将这种情结引入到地缘政治竞争对立中,将是一个错误的方向。(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奥巴马下月访古巴留外交“遗产”
“日本并入美国没问题”
顶层设计提合作新理念
澳外长不必秀“亚洲情结”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4澳外长不必秀“亚洲情结” 2016-02-19 2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