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猴的异名
福 华
  福 华

  猴的许多异名是在人类与猴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明余庭壁撰写的《事物异名录》中汇集的猴的异名,包括古代文人创造的和民间俚语中的,大约有20种。

  唐释慧琳撰写的《一切经音义》中说:“猴者猿猴,俗曰胡孙。”民间则称猴为猢狲。其实,猢狲泛指哺乳动物中的灵长类,有些词典中将猢狲按照京津口语编排为“猕猴”。而按照班固《白虎通》的说法,猴即是候,是一种善于等候机会的动物,而猴亦常爱拭面,如同沐浴,故猴又称为沐猴。十二生肖中,以申为猴,“申日人君”也是猴的异名。

  在文人的笔下,按照猴的习性,也创造了不少异名。《庄子》中将猕猴称为狙,将喜爱养猕猴的人称为狙公。唐杜甫《乾元中寓同谷县作歌》诗有“岁拾橡粟随狙公”之句,明唐伯虎《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沈周同赋》诗中有“狙公果献红”之句,均描写了养猴人的活动。唐柳宗元《憎王孙文》中说:“王孙据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这里的王孙也是指猴子。宋陶榖《清异录·兽》中说:“郭休隐居太山,畜一胡孙,谨恪不逾规矩,呼曰尾君子。”“尾君子”是对训练有素、比较守规矩的猴的一个雅称。宋邵博《闻见后录》中说:“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马留也是猴的一个别名。李时珍《本草纲目·兽四·猕猴》中也将猕猴称为马留,据说将猴饲养在马厩中,可以辟馬病。

  猴子得宠,身价不同,称号也高贵了。《幕府燕闲录》中说,唐昭宗外出,随驾的伎艺人中有养猴的,那猴被他训练得很听话,能随班起居,深得唐昭宗的喜爱,昭宗赐猴以红色的官服,号孙供奉 。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猴趣图(剪纸)
他们温暖了上海的冬天
城隍庙琐忆
扫一扫 关注“夜光杯”
猴的异名
灶间有过的记忆
趣谈动物睡眠
能烹此味可“靠夫”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猴的异名 2016-02-19 2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