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所谓“返乡日记”实为一媒体人的“春秋笔法”
~~~所谓“返乡日记”实为一媒体人的“春秋笔法”
~~~所谓“返乡日记”实为一媒体人的“春秋笔法”
~~~所谓“返乡日记”实为一媒体人的“春秋笔法”
~~~所谓“返乡日记”实为一媒体人的“春秋笔法”
~~~所谓“返乡日记”实为一媒体人的“春秋笔法”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北村庄“礼崩乐坏”纯属虚构
所谓“返乡日记”实为一媒体人的“春秋笔法”
  父亲濒死儿子却用低保金“行乐痛快”、农妇组团“约炮”、媳妇骂婆婆“老不死的东西”、低保夫妇不顾儿子常年酣战牌桌……春节期间,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经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面对各种终端上描绘的那座“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人们在转发讨论中将信将疑:心目中的乡土中国真的凋敝如斯吗?

  真相如何?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

  记者从辽宁省委宣传部获悉,此文为虚构杜撰。

  村民

  干嘛埋汰(抹黑)我们?

  2月14日,一篇名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在《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发表。作者高胜科在文章开头写道:“我要写的故乡杂记却显得些许残酷和悲戚,可惜这并非杜撰虚构,而是真实的写照。”“我的故乡如此沦陷的方式,以及这首难唱曲的哀婉程度,都显得荒诞不经。”文中描绘种种触目惊心的事例,一时间在网上引起热议。

  2月23日,经过一条被积雪覆盖的土路,驱车颠簸1个多小时,记者于傍晚6时多来到了高胜科的老家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小东沟村。

  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小村子,常住村民90余户,470多人,现已被合并更名为宝石村。高胜科60多岁的舅舅、舅母等十余人,见到记者,一开口就说:“我们快委屈死了!”

  高胜科的表弟鄂国玉告诉记者,自己看了文章后很震惊。“虽然他没点名字,但是有配图,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谁家的房子”,“里面写的都是假的,干嘛埋汰(抹黑)我们?”

  高胜科的四舅鄂立华对记者说:“高胜科今年春节人在北京,根本没有回家。他一年到头都没来过。家里情况都不知道,怎么说我们都不孝顺?”

  鄂国玉说,村民都知道“想走出大山只有读书一条路,哪可能随便让孩子辍学?”

  高胜科的姑舅嫂子刘东月说,现在一提小东沟村,旁边村子的人都说“那村老多破烂事了”,还说“就是组团约炮的那个村”。高胜科的舅母马凤兰非常不解:“高胜科也是从小在这个村里长大的,他咋能那么抹黑自己的家?” 

  作者

  我写的“像小说一样”

  据了解,2016年春节假期,《财经》杂志社要求记者返乡,每人写一篇返乡日记,高胜科便上交了此文。

  高胜科在与新华社记者电话沟通时表示,他写的是新闻稿,文中的情况是他多年积累的真实情况,并不是编造的。但他的说法和村支书的说法大相径庭。

  文章引起社会关注后,小东沟村党支部书记程显英与高胜科通过电话,高胜科承认“我这个春节没回去”,这篇文章“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高胜科向村支书解释:“我想写乡村的现象,不是一个新闻报道,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每个人不要往里面对号啊。是写随笔,又不是写新闻报道,跟他们(指村民)解释一下吧。”

  村支书问他写这篇文章是不是为了挣钱。高胜科说:“挣什么钱?我们单位组织每人写一下家乡,上网就捅咕出来了。我写的像春秋笔法一样,像小说一样。”  

  对于文章提到的婆媳不睦、儿子不孝、赌博猖獗等问题,高胜科说:“大家如果对号入座,有这样的情况就改改,更好了”。当程显英问他为什么要写妇女组团“约炮”,他说过几天舆论淡了就好了,并让村支书“帮着安抚一下”。

  《财经》

  假期审核没那么严

  一个媒体人的假期“作业”,变成涉嫌虚构的新闻报道;一个原本隐藏文中的低俗细节,成为轰动网络的文章标题;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填版”之作,成为点击量惊人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出,一则虚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网络舆论环境、社会生态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害。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已连续14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点,在2015年的假新闻榜单上,不乏“众人围观裸女跳河”、“最高法院急令枪下留人”等夺人眼球的标题、内容。一些追求轰动效应的新媒体成为不实新闻、虚假新闻的首发源头。

  《财经》杂志编辑部门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高胜科的稿件是通过《财经》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因为处在春节假期,相关审核就没那么严。

  “每年春节,农村就出新闻。个别记者受情感因素激发酿成一个凋敝的故乡,有失客观全面。”复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媒体要讲导向,新媒体也要讲导向。互联网语境中,博人眼球的内容很容易“标题党化”,只会满足少数网民的低级趣味,影响很坏。  据新华社沈阳2月25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之窗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秀场
   第C03版:潮事
   第C04版:摩登
东北村庄“礼崩乐坏”纯属虚构
北京医院全面推行“医药分开”
吐槽母亲“催婚六式” “剩女”漫画网上走红
胡勋璧被查
窄马路 密路网 生活圈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1东北村庄“礼崩乐坏”纯属虚构 2016-02-26 2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