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书》指出,首都功能布局优化调整,将在新城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近年来,因为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城市布局等不尽完善,北京市道路“不堪重负”,拥堵几成城市“不能承受之症”。为了治理“大城市病”,北京市明确了职住平衡、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发展思路,并在“十三五”期间首次将交通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近日提出“窄马路”的布局理念,是对治理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窄马路”如何解决大城市的出行需求?专家指出,“窄马路”和地铁路网加密、公交服务提升、发展绿色出行相辅相成。
作为“窄马路”的保障,多层次轨道网和公交换乘系统正在快速构建。《报告书》指出,北京市将构建多层次轨道网,力争2020年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达到900公里以上。“十三五”期间,提高公交运行速度的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香泉环岛等13个地区将开展P+R换乘停车场的前期研究工作。
在“公交优先”战略下,中心区的小汽车“让路”给自行车和行人,有助于引导群众选择绿色出行和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打造“宜居城市”。
北京也在积极推动“自行车回归”。根据《报告书》,“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五环内将治理完善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公共自行车规模达到10万辆以上。
同时,北京已经明确摒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促进就近居住和职住平衡。在通州副中心的规划中,考虑到为通州当地城镇化、就业居民提供各类政策性住房,实现居住社区为本地就业、城镇化配套。构建15分钟生活圈,提高餐饮等场所的便利程度。
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孔祥鑫)记者25日从北京市规划部门获悉,在推广街区制方面,北京市将对单位大院和住宅小区、新建社区与已建成区分别按照分区分类、新旧有别的原则加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