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为什么一路取经却打不过妖怪?著名的金箍棒,又是怎么一回事?猴年伊始,我们来读读孙悟空背后那些鲜为人知、饶有兴味的“秘密”。本文作者任职于中华书局,著有《西游记》校注。他的解读,生动而扎实。
简直不是一个猴
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西游”粉们,那就是猴哥前后的本领太不一样了: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能大战十万天兵,而取经的时候孙行者反倒动不动就被虐得一塌糊涂,到处请神仙帮忙。在打黄眉怪、狮驼国的时候,甚至急得哭哭啼啼,简直就是猴哥的“猴生”污点啊!
网友们一向热衷于战力排行,所以这个问题大概是网上最容易引起讨论话题的。我看过许多种解释:
一,紧箍咒是一道封印,封住了孙悟空的能力。
二,大闹天宫时神仙们保留实力,没有用最强法宝。但是神仙的下属下凡后,各种宝物都用了出来。
三,孙悟空五百年没有练功了,别的妖怪早就超过他了。
四,孙悟空要保护唐僧,瞻前顾后,有本事使不出来。
这些解释当然都很有趣,但有一点,都是默认《西游记》是一个情节必须前后照应的统一体为前提的。果然如此吗?
西游故事本是“软文”
先来看两个最老的西游故事吧:
又忽遇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遂将钵盂一照,叫“天王”一声,当下火灭。
举步如飞,前遇一溪,洪水茫茫。法师烦恼。猴行者说:“但请前行,自有方便。”行者大叫“天王”一声,溪水断流,洪浪干绝。法师行过了,此是天宫助力。
这两个段落,都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面的,一般认为这是宋朝人讲的。这其实就是火焰山故事和通天河故事的原型。那个钵盂,可不是唐太宗赐的,是北方毗沙门天王赐的,是一件可以召唤天王的法器。看这两个故事,猴哥都没有把困难自己搞定。今天《西游记》这两个故事,火焰山故事中,猴哥自己对付牛魔王,也是没有自己搞定,最后是托塔天王、哪吒加上四大金刚合力才把牛魔王制服。通天河鲤鱼精那么差,猴哥也没搞定,而是去请的菩萨。
唐代以来,毗沙门天王信仰十分兴盛。也就是说,这两个故事,其实是给毗沙门天王当“软文”用的。这里出现的两次“天王”,和很多软文里“无意”带出来的商品链接,一样一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知道《取经诗话》的目的是什么?这种诗话,一般都是在寺庙里宣讲给信众听的,是用来宣扬佛法的。你在产品宣讲会上收到传单,上面当然带商品链接了!
剧情要求注定被虐
这两个故事,因为涉及到征服自然的险阻,很是壮伟,被人们喜欢而流传下来了,而且不断被翻拍。但我们要知道,后来故事对前面故事的翻拍,一般来说,不能改动它的大框架。于是我们看到后来的元代《西游记杂剧》里,虽然不是天王帮忙了,但孙行者仍然搞不定铁扇公主,最后请观音菩萨率领水部诸神才把火灭掉的。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从祖宗那里,就没打算让主角出力,所以影响到今天的猴哥也变low了。
还有第二种故事。这种故事多是道教人士加入的,一般来说,没有祖宗辈的故事,或即便有也弱。这里,只要作者想在这里创造他的“天王”,也就是说,有超乎剧情本身的目的在,那猴哥也是注定要被虐的。《西游记》这种故事很多,我只讲一个,红孩儿。
红孩儿是一个原创故事。这个会喷火的红孩儿,应该是与全真道有关的作者创出来,宣讲他的内丹术的。这一回,猴哥败的很惨。作者在这里用红孩儿之火,来比喻内丹修炼时的“邪火”,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内丹特别讲“火候”,如果不慎,很容易危及生命。很清楚,这一回猴哥只是他操纵的木偶。一定要表演一个邪火攻心给大伙看。
“齐天大圣”与“猴行者”
那么,你把齐天大圣从开始限制下技能点行不行?写得那么牛,后来又弱,拿观众感情开玩笑么?凡是做这种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先想一想,这两个故事是一个人写的么?
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取经的孙行者,本来就是两个猴!这本来就是两套故事系统,大概是在元代的时候硬拧巴到一起去的。
猴子多的地方,一般都有猴精的传说。比如四川、福建。这些猴精的故事越编越离奇,尤其是福建,包括广东台湾,特别明显。这些猴精故事,开始的时候就是骚扰一下百姓,后来就发展为把良家女孩抢到洞里霸占,再发展,就是连天兵都不惧了。当然,这些猴精故事里,最后也一般受到了镇压,但丝毫不影响当地百姓对大圣的喜爱和敬畏。当地人一般喊这些猴精为“某某大圣”。这大圣身上,流动的是民间信仰的血液。他和山林,和乡土是息息相通的。
行者呢?是中国北方和西域唐僧取经故事里的,讲的是唐僧取经,途中有一只神猴来保护,它的名字一般叫“某行者”。这只神猴的原型,有人说是玄奘大师一个叫“石盘陀”的保镖,有人说是印度一只神猴名叫哈奴曼的化身,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这个“行者”具有佛教的血统是没有疑问的。
“齐天大圣”在南方大山里生活了几百年,福建、广东一带的人们把他捧得很高,到处讲他的英雄故事。因为相对闭塞,所以,大概元代以前,“齐天大圣”还没有和地盘以外的故事发生过交流。不知道哪位(或许是一群)天才的作家,发现了这个神灵。从齐天大圣傲岸不羁的原生故事中,他看到了放射出的无限光芒——这正是追求生命自由的耀眼光芒,国人因温良懦弱而久已缺失的光芒!他说:“跟我来吧。大圣!我将让你扬名于天下!”于是,齐天大圣跟着这位作家,走进了北方的故事系统。
这时正是北方王朝一统天下的时代。原本那套取经故事的班底,似乎正在衰落,玄奘法师的影响,从唐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他的教义早已衰微,他在民间的故事,讲来讲去也不是那么好听了。于是,齐天大圣与猴行者合体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孙悟空。
我们看到,今天的《西游记》,也是一个奇怪的结构,前面7回,讲的是齐天大圣出身故事;后面90多回,讲的是取经故事。这正是两套故事相结合的特征。取经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往往是佛教人士和道教人士为了宣扬教义的设定。于是,可怜的猴哥就是要一次次被虐,虐得我们憋气又心酸……
然而这位猴哥,时不时也冒出一些惊人言论,好比他得知观音菩萨故意从太上老君那里借来,与师徒四人为难的,他就骂观音:“一辈子找不到老公。”又如他听到如来佛祖和大鹏精论亲戚,他就说:“论起来,佛祖还是妖精的外甥。”这些特征,正是从齐天大圣那个系统带来的。
一言以蔽之:“猴行者”是原始的取经故事中唐僧的随从,他遇到困难就要请出各路天王——因为这类故事本是佛教宣传软文。而“齐天大圣”本是福建地区传说,形象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野猴子,本领很大。后来,齐天大圣的故事跟唐僧取经的故事糅合到一起了,于是孙悟空在当大圣的时候本领高强,当孙行者的时候却不得不到处搬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