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是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和电视主持人,年逾八旬。但她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行动自如。谈到健康与养生,她侃侃而谈,采访结束笔者希望她留下墨宝,她拿起笔写下了“顺其自然,适量运动,摆正心态,科学养生”十六个字。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将《为您服务》栏目设立为固定栏目,并设立固定主持人,由沈力出任。此栏目很快得到广大观众认可和喜爱。仅1983年1月至5月就收到全国的1.3万封信。6月,中央电视台共收到观众来信7248封,而其中3300多封是寄给沈力的。1993年10月,退休后的沈力,被请回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夕阳红》栏目主持人,短短半年时间,创造了高收视率,成为中央电视台白天收视率最高栏目,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优秀栏目之一。
沈力的养生经验主要是“六多六少”:
多动少坐 沈力是个喜欢运动的人。退休后,她每个月都要去游泳池4—5次,每次1—2小时。她会蛙泳,自由泳。有一次为了庆祝自己生日,曾一气游完1200米。后来她又跳了一阵子踢踏舞,每天准时去跳,乐在其中。摄影也是沈力所痴迷的,她常背着相机,走到哪拍到哪,玉渊潭的樱花、莲花池的荷花,中山公园的郁金香……尽收在她镜头之中。她说:摄影是脑体并举的活,构图要用脑,取景要爬上爬下,全身各个部位都活动到,有益身心健康。沈力说:现代人有个习惯:喜欢久坐,坐着看电视,坐着操作电脑,坐着玩手机,坐着聊天,出外坐公交、坐地铁,一天总有七八个小时坐着。久坐易血脉不畅,经络不通,抵抗力差,容易得病。因此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做到多动少坐。
多素少荤、多嚼少食、多淡少盐 沈力爱吃的私房菜有老北京炸酱面、醋溜白菜等。但随着健康知识的增多,在饮食上更多地遵循“多素少荤、多嚼少食、多淡少盐”的原则。沈力说:绝对禁止吃肉是不行,要适量。瘦肉可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对人体健康有益。但红肉摄入量过多,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这是要预防的。“蔬菜摄入量一定要保证,它能保证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是肠道‘清道夫’,有的还有抗衰老、抗癌功效。荤与素1与5之比是恰当的。”
沈力还常关照老伴,在烹饪时少放些盐,“人体摄入盐太多会导致高血压”。她还要求自己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每餐少吃几口。“多嚼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可避免发胖,还能缓解紧张、忧虑情绪。健康报上说每餐少吃几口,常年坚持的话,可延寿10年。”
多笑少愁 沈力认为:人生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如果一个老年人老是回忆生活中不愉快的事,忧虑、烦恼会长期占据心头,就会严重损害自己健康,而多笑则是最好选择。“笑是生活调色板,是长寿的补药。”“笑不仅能增进肺活量,帮人减肥,让心脏松绑,还能提高免疫力。因此要让笑容如阳光般地照亮自己的生活。”
沈力的快乐来自于相濡以沫的亲情,来自于与战友们的聚会。沈力的老伴张老师不仅挑起了家庭后勤工作的担子,平时还知冷知热地疼她。一次张老师整理自己一生照片,对电脑很在行的沈力便一张张地帮其修片子,整理出好几本照相簿。每年他们都要外出旅行,沿途和景点留下许多珍贵照片。张老师80岁生日时,沈力还陪他去了一趟台湾。两人世界和谐、温馨,令人称羡。
沈力解放初曾参加南下工作团,南下接管刚解放的城市,与许多战友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三五年聚会一次,带上自己家乡菜,到北京各个公园野餐,说说家长里短,乐趣无穷。沈力还把战友们各个时期新老照片收集起来,修片、剪辑、制作,并配上文字和音乐,打造成一张碟片,在聚会时播放,看到他们年轻时青涩的样子,笑得个个乐开了花。
多施少欲 在沈力看来,人的欲望不能太多,生活要享受,但不能老是围着“车子、房子、票子”转,好了还要好。“不能做物质的奴隶,金钱的奴隶。要知足常乐,追求生活上充实与精神上富足。”因此生活中的沈力不特别爱逛街,不喜欢买贵衣服,生活上很随意,她崇尚简简单单就好。几次国内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沈力都积极捐款。她说:有时候穿着肥肥大大的家居服,安安静静地“宅”在家里,在电脑前修修老照片,写写小感悟,听听好音乐,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