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姐慌了阵脚,连忙安慰母亲,并心急火燎地带母亲去医院复诊。医生看到报告,轻描淡写地说,“这个‘恶性肿瘤’后面还有一段文字,意思是告诉你恶性的几率为零。”原来,沈小姐的母亲看不懂体检报告,凭着少得可怜的医学知识,连蒙带猜,又没看仔细,谁知道闹了乌龙。后来,她只能再次打电话给小姐妹,告诉她们自己“搞错了”。
窦性心律不齐、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体检报告上的内容,常让人看不懂;面对忽上忽下的箭头,报告却没有说明,不懂医学自己猜,却把自己给吓坏了,怎么办?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疑问,对此,建工医院体检科常务副主任蔡文伟说,体检者最应该关注的是体检报告里给出的总结,也就是疾病提示及干预建议,完全没必要纠结于哪个具体指标高了或低了。她说,一些项目单独偏高问题不大,比如尿酸偏高,而血糖、血脂、血压都正常,而且也没有肥胖,那只要饮食控制好了就可以;但如果其他几项也高,那就要警惕代谢类疾病。此外,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指标常常会有变化,比如孕妇、未成年人的指标肯定和普通成人不一样,不能从个别指标的异常判定疾病,需要医生通过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给出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具体的指标是给医生看的,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个结论由医生来做。如果认为有必要重视,医生肯定会在总结里给出提醒。
拿到体检报告后应该怎么看?蔡文伟建议,基本上是“一看二问三对策”。首先,一定要看疾病提示总结和建议,有些是明确的诊断,有些是不明确的,最好问问医生的建议,进一步确诊或定期复查。有一部分人在以往的体检中已经查出了一些疾病或倾向,就应该保留往年的报告单,拿出来对比看,看看疾病是否进一步发展了。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每年的指标都不断升高,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了。
据悉,每个体检机构都设有咨询室和接待咨询的医生,或体检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拿着报告前去咨询,医生会给出详细的解答。蔡文伟提醒,面对体检报告的异常,不要在互联网上自己搜,网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结果很多,很可能会造成耽误治疗或增加无意义的心理负担。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