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正月十五,这年算是正儿八经地完了,清早我跟老伴儿正商量着,过年吃腻了顿顿丰盛的圆台面,想来点儿“时鲜货”翻翻花头,接到华侨阿荣的微信语音:“老赵,你兄弟我阿荣三月初回上海来看看,你这个老克勒可还住在老地方?” 他说的老地方不是别处,是我俩从小出生、成长的地方,老上海新式里弄住宅的代表——上海静安别墅。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老荣赶着新潮流去追美国梦了, 这几年好几次回国都没碰到面,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冲着这股子兄弟情,赶忙答应趁着他回国好好聚上一回。
和老荣相约在静安别墅弄堂口碰头。老荣一见到我和一众儿时玩伴,高兴得一一来个大拥抱,寒暄几句后话锋一转:“老饕客今天去哪儿尝鲜叙旧啊?”俗话说人“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我早已做好了功课,拉着他上就近的新镇江大酒店品刀鱼。
刀鱼,又称刀鲚。农谚有“春潮迷雾出刀鱼”,每年三月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从大海游入长江产卵前,刀鱼需要囤积大量脂肪待途中消耗,故而此时的刀鱼特别味鲜、肉嫩。当年乾隆阳春三月下江南时,由淮扬名厨奉上的一席刀鱼宴,深得天子喜爱。最初上市的几条长江刀鱼真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尝鲜的,往年,一只小船在长江口漂泊一天,第一网能够捕到几条刀鱼,那是要刊登在上海报纸新闻头版的。
谈话间,一道道美食已然端上了桌。先瞧这鹅肝刀鱼冻,刀鱼、鹅肝分别打成鱼浆、鹅肝浆,依次上蒸笼,自然冷却后附上刀鱼汤冻,切成红烧肉大小入小勺装盘,入口浅尝,鱼冻的清冽与鹅肝的丰腴交相辉映,倒也别有新意;再瞧这刀鱼腐皮卷,豆皮裹着刀鱼茸包成扁圆形下锅炸至金黄,一口脆酥中鱼肉鲜直冲味蕾顶端;还有那长棒形的刀鱼春卷,见惯了蘸着醋吃的白菜丝、肉丝、笋丝的三丝春卷,这倒是新创意、新口味!老荣和我一众朋友吃的不亦乐乎,这时清蒸刀鱼端上来了,高温之下,鱼身鳞下渗出滴滴油珠,服务生用特制的筷子和竹刀将刀鱼的鱼头跟鱼骨完整地取出了。老餮阿荣朝我挤挤眼示意我趁热吃,这清明节前的江刀肉质细嫩爽滑,鱼刺入口即化,鲜得来眉毛也要落掉下来了。撤下的鱼骨被服务生拿走不多时,又端上来了一盘椒盐鱼骨脆。嘿!这倒是新鲜,鱼骨炸脆,撒上椒盐粉,一鱼两吃,实在是妙啊!
同样有着“蒸味儿”的是鱼子胜瓜酿刀鱼,无刺刀鱼茸、广东丝瓜、鱼子叠在一起,底盘的丝瓜吸收了河鲜的咸鲜味,口感鲜美不失清新;最后一道点心是碗刀鱼馄饨,舀起一个和着熬制的鱼汤下肚,鱼鲜味瞬间在舌尖荡漾开来。
席间阿荣感慨地说:“今日尝此美味,不知何日重逢?”看着阿荣吃得意犹未尽,我说明年你回来,我在家宴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