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北京透露,通过全覆盖的申报以及后续的核实甄别,上海发现182名领导干部踩到了亲属经商办企业相关规定的“红线”。这些官员中,绝大多数人的亲属目前已从商界退出,其中3人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如何避免“全家腐”,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的经商行为?上海是一个商业比较活跃的城市,清理“一家两制”、官商一体的经营行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近年来,全国各地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引发的腐败案例屡见不鲜,群众对此既觉无力又深感愤恨,这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造成社会不公。各种寻租行为消解了部分的市场配置力量,一种良性的经济秩序难以建立,而另一种恶性的破坏力量却四处横行。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严管干部,关键还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一地“高官”抓起,省部级领导、正局级领导、公权力比较集中的市公检法领导班子成员,管住了重点,就会对下面的干部起到引领纠偏作用。“长牙齿的老虎才可怕”,没有问责,没有处理,再严格的制度如不落到实处,其权威性就无从谈起。“182名领导干部踩到了红线”“3人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样的制度管理和问责,必然对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及子女的经商行为,起到威慑、教育、影响、约束的作用。上海现把领导干部亲属经商纳入常态化管理,对现在的领导干部进行动态化抽查,每年检查的范围不少于20%,凡是不符合规范的干部都不会被列入考察和提拔人选的范围。这种监督制度的设计,为治理干部亲属经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规范官员配偶子女经商不能屡禁不止,而是必须做到令行禁止。要做到令行禁止,制度设计是关键。上海2015年5月4日公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一方面重视了制度问责的设计:“级别越高、位置越重要、权力越大,管理规定要越严”,且“可执行、可操作、可检查、可问责”;另一方面,又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不得在管辖地办企业”“不得与公共利益冲突”。管住官商勾结、钱权交易、不当利益输送的隐形腐败,必须明晰制度红线,违规必禁。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官员权力行使透明化,切实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但是,组织部门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制度的硬约束也不能一往而胜;法律也是“事后治理”。因此,抓思想教育,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也相当重要。一个“权势熏天”的领导干部家属,往往毫无底线、欺行霸市,在群众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私事,要格外重视。“上海这182名领导干部中,10人被免去职务、10人被调岗,还有1位辞去了个人职务。另有3人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身边人腐败”的情况有种种,但最管不住的就是配偶和子女,周永康、苏荣、白恩培、刘铁男等落马官员及其家属的过往,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其实,为官发财,本是两道。要做官,就别想着发财;若要发财,尽可以辞官下海做当世陶朱公。既想做官又想靠权力发财,发财之心且甚重,这样的如意算盘,还是别打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