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混搭”的《山水中国美》
秦来来
  秦来来

  男着长衫、女穿旗袍,上手三弦、下手琵琶,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标准的评弹演出配置。当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央视春晚的镜头中,自然让江南的(吴语区)观众欣喜不已,多少年了,总算看到吴侬软语上了春晚——上海的高博文,儒雅、大气,苏州的张建珍,靓丽、精致。三弦轻拨,琵琶曼弹,在“等格里格登”的妙韵声中,“春季山岗换新装,风儿她轻轻推开窗,涓涓小何轻流淌,鸟立枝头把歌唱”四句唱词从他们嘴中浅吟低唱,透过央视春晚的平台,把这美妙的声音传向五洲四海,全球华人同享这醉人的音韵。

  不可否认,如果不是当红影视歌手刘涛、林心如、梁咏琪的加盟;如果不是她们“蜿蜒大河曲弯弯,巍峨的双肩沐朝晖,风在清唱对蓝天,唱着绿水爱青山……”歌声的演绎,《山水中国美》不可能以完全评弹的形式跻身春晚。用现在时髦的说法,这是“混搭”。因为这样的“混搭”,高博文已经驾轻就熟。

  2014年“亚信峰会文艺晚会”上,在《江南如诗》的评弹表演中,高博文与青年演员解燕,也是长衫旗袍、三弦琵琶,一段早已耳熟能详的《四季调》,在他们(包括13位伴唱)的演唱下,舞台上移步换景,高科技的全景式的巨幕彩墨动画出现在晚会现场,石桥、柳丝、微雨、少女,以及四季气候变化与评弹演员的温婉唱腔交相辉映。只不过,那次演唱,实实在在弦子琵琶伴奏,更让人感受评弹曲调的清新逶迤。

  再往前说,那就是20余年前,经济发展很快,传统文化举步维艰,评弹遭遇“寒流”袭击,很不景气。与高博文同科同班的学员纷纷另谋“高就”,唯独高博文矢志不渝,成为坚守书坛的“独养伲子”。

  高博文也曾经想用一些新的、时尚的手段来丰富评弹演唱。上个世纪90年代,他曾经与来自宝岛台湾的艺人,在新天地合作,通过运用灯光、服装乃至音乐的变化,来“包装”传统的评弹演唱。他们抱着“敬畏”的心情,开始了“混搭”的尝试。俞调的“宫怨”,祁调的“秋思”,演唱的时候,一束追光打在演唱者身上,委婉惆怅的演唱,让人联想或是旧时宫妇的“哀怨”,或是悲秋的思恋;而类似徐调的“祝枝山看灯”,用的是“乱鸡啼”调,节奏明快,类似说唱,就站立起来,肩背三弦,边弹边唱……这样的变化,变的是演唱形式,不变的是评弹固有的流派、原来的唱词,其目的是想让来自港澳台地区、来自海外的华人,感受江南“美”的声音;也想借此对年轻白领普及开蒙,勾起他们欣赏的欲望,借机“孵育”青年一代,让他们成为未来的听众,“新观众要想办法用点新的东西征服他”(高博文语),于是,高博文在选择去大学为大学生演出时,会挑一些时间不长、短小精悍,却是原汁原味的精品节目。

  如今,这样的“混搭”上了春晚。可是,千万不要以为高博文是靠“混搭”成功的。事实上恰恰是因为高博文在前辈艺术家的精心调教下,自己不懈地吸收、刻苦的锤炼,在接受传统的“说书”的根基上,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目击/街拍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色专列/金色池塘
体验空寂
有益的探索
名分夫妻
亲近树林
智慧快餐
“混搭”的《山水中国美》
开心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混搭”的《山水中国美》 2016-03-13 2 2016年03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