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题/争鸣
“家长作业”,存在是否有价值?
  观点1 学科教育学校担责

  “学校如果布置一些社会调查类、生活体验类等等拓展型作业,请家长配合协助支持,我觉得可以理解。”建平世纪中学校长陈强认为,目前的问题是,社会包括教育工作者本身,都把学校教育的范畴泛化了,带来的就是学校教育的无限责任,教师家长也混淆了各自的职责。

  陈强指出,教育与教学不一样,学科作业属于教师教学的范畴,学科作业是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的,有些需要独立完成,有些可能需要合作完成。大部分的学科作业一般都是独立完成的,需要真实地反馈。把学科作业也布置给家长,一方面,教师有减轻负担推卸教学责任的嫌疑,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家长大包大揽,以助孩子能在各项评比中出类拔萃的现象。“作业布置给家长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习能力的积累,反而对以后的学习生涯产生危害。陈强强调,学习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小学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到了高中阶段,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与成绩的影响将会明显地显现出来。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时代,不要因为一阵子的满足,而牺牲了一辈子的发展与成长。

  观点2 亲子作业≠家长作业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校长余祯说,避免“家长作业”,并不是反对学校少量布置一些有意思的亲子任务。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适量的亲子任务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徐汇区逸夫小学校长李川说,同样拿元宵节来说,今年该校就做出了一个有趣的尝试,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寒假期间,老师制作了视频微课程,启发孩子如何用两张彩纸、一把剪刀和一个胶棒制作简易小灯笼,并配有“升级方案”,供同学们自由选择。所有过程,全部在学校完成,而形状各异的小灯笼,也成为送给父母的礼物。 “有些简单易行的活动,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李川举例,学校下发了植物种子,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植物成长的喜悦;校庆20周年了,学校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给新教学大楼起名字,这样的作业,增加了亲子乐趣,家长自然愿意参与。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娄华英认为,叫停什么、保留什么,这关乎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学校希望家长完成的“作业”很特殊,比如鼓励家庭旅行、亲子悦读、家长做编外教师、根据学生点单开讲座。我认为,家长的角色就应该是更多地陪伴、帮助和激励。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目击/街拍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色专列/金色池塘
孩子作业变“家长作业”“奇葩任务”为难全家
什么是作业正确的打开方式?
家长吐槽:家有读书郎,爸妈“新技能”暴涨
“家长作业”,存在是否有价值?
三成家长有时帮孩子代写作业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6“家长作业”,存在是否有价值? 2016-03-13 2 2016年03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