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一席之地。”来自湖南的珠宝摄影师陈文认为,上海是个很有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的城市,在初到上海的半个月里,他去看了各种艺术展览、美术馆、话剧。上海有高楼、有弄堂、有小巷,不起眼的角落也能收获惊喜。但是因为工作压力、买房遥遥无期,陈文最终选择了回老家,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可能是生活成本高,买不起房,难以落户造成了一部分人的‘逃离’。”来自福建泉州的90后白领庄园说,“希望在各项公共服务中,能少一些户籍的壁垒。”
复旦大学大三学生宋婷说,外来常住人口里面应该也分不同的人群类型。生活压力是一方面,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也不太容易,此外,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容易让人感到失望。
“我觉得是因为周边的相关产业发展更成熟了,而且没有太多落户限制,如果没有社会关系的限制,会有一大部分外地人选择周边城市生活。”网友“飞去来兮”指出。
“上海的产业大转移,在2015年进入了高潮。”网友“君临”说,因为地价的升值,国企的厂房占地面积巨大,如果转为商业用地拍卖,往往能够获得上百亿元的收益,溢价巨大。这笔钱,足够他们在二三线城市盖一座更好的厂房,为职工配置更好的宿舍。如果留在上海,他们的薪水成本更高,员工的生活成本负担也很重,环保成本也更高。随着这些工厂陆续迁出而离开的外来人口,在上海2015年的人口负增长数据中占有突出位置。
对经济学颇感兴趣的网友“bluememphis”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不能仅仅将人口下降归结为工业企业的衰退导致的外来人口流失。工业企业的衰退会导致人口流失,虽然有相关性,但上海总人口的下降与工业企业的衰退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上海总人口的变化有可能是产业结构改变和经济环境变化双重影响下的结果。此外,上海总人口的负增长不一定表明城市的效率的降低和集聚出现了拥挤,未来人力和稀缺资源向经济优势地区集中的趋势不会减弱。
见习记者 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