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一尊青铜雕像在圣劳伦斯广场徐徐揭幕:年轻的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身穿西装,左手紧握一卷设计纸,眼光望向前方一片宽阔的水域,神态坚毅。
百年前的情缘
100多年前,特莱克受中国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的邀请,为大丰新丰镇兴修水利。特莱克在考察地形后,在当地建立了区、匡、排、条四级排灌水系,充分利用雨水淋浇使土壤脱盐技术克服了水患危害,让新丰镇在当年就一举荣获“民国村镇规划第一镇”的称号。按照他的设计,张謇动员50万人,花费20年时间,一铲一锹挖掘出当时全世界先进的排水系统。这些工程与其后的海堤建筑、出海河闸建设相配套,使大丰的盐碱稀释。因为水利工程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原先的盐碱地逐渐肥沃起来,开始适宜栽种花卉,也成就了今天的荷兰花海。
《特莱克》的创作者是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作为盐城人,他对这次创作颇多感慨:“如果不是特莱克,就不会有现在这片美丽的绿地。他为中国人民作出了贡献,我们把这尊雕像永远摆放在荷兰花海,这具有特殊的意义。”
荷兰驻华大使凯罗先生为《特莱克》雕像揭幕后说:“100多年前,这位年轻人怀着探险的精神来到大丰工作,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此后更多的荷兰人跟随着他的步伐,来到中国进行合作交流,可以说,特莱克是中荷友谊的使者。”
三年成就花海
为重拾这段百年情缘,2012年大丰新丰镇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帮助下,开始对老斗龙港两侧约2.46平方公里进行深层次的城市设计,打造荷兰风情特色小镇。
“没想到,一个世纪后自己也走进这片土地。”尼可·卡义克,一位出生于荷兰一个郁金香世家的老外就这样来到了大丰,成为荷兰花海的技术顾问。3年多来,尼可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荷兰花海这片热土。如今,他不仅成功培育了8个新品种,还利用冷库技术让郁金香花期延长到了“五一”小长假后。目前,荷兰花海郁金香连片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总株突破1200万棵,已成为中国连片面积最大、植株数量最多的郁金香第一花海。
荷兰花海管委会主任仇飞介绍说,他们一直以开放的姿态,推动荷兰花海的建设运营。不仅派出考察团去荷兰,还聘请了荷兰库肯霍夫花园董事摩尔担任荷兰花海高级顾问。荷兰花海库肯霍夫花园郁金香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称世界之最。摩尔的加盟,在荷兰花海和库肯霍夫花园之间搭建了一座互通的桥梁,更多荷兰元素和荷兰经验深深地植入荷兰花海。
如今漫步荷兰花海,但见蓝天白云下,圣劳伦斯文化中心高高耸立。它是以荷兰著名的鹿特丹圣劳伦斯大教堂为范本,融入其它典型哥特式教堂建筑元素设计而成的。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郁金香盛放,就像鲜艳的调色板,风车木屋、黑白花纹的牛群等掩映其中,中外游客一路游玩,一路欢笑。
首次到访的荷兰驻华大使凯罗先生不禁赞叹:“我来到这里,仿佛置身荷兰一样。”
花海吹来春风
短短的三年多时间,荷兰花海从无到有,并一跃而成为国家4A级景区,去年更是创造了单日入园人数35万的奇迹。他们的目标是,再用3年时间,打造国家5A级景区!
荷兰花海不仅引爆了长三角旅游市场,也成为大丰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推动大丰与荷兰在经贸、文化、科技等更大平台上的交流合作。
去年3月,由荷兰首相马克·吕特率领的贸易代表团和中国企业家进行商务签约,荷兰花海与荷兰IGMPR公司成功牵手合作;5月,荷兰花海与荷兰职业高等大学达成合作意向;10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访问中国,亲自见证荷兰花海与荷兰官方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促进中荷接待与旅游业实时实验室项目的实施。
4月9日,在荷兰有着悠久历史的羊角村餐厅在荷兰花海开张,来自荷兰的厨艺团队端出了纯正的荷兰大餐。荷兰斯滕韦克兰德市市长玛亚·范德·塔斯女士和首批就餐者一起品尝了杜松子酒。
在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大丰麋鹿文化旅游季暨荷兰花海第三届郁金香文化月开幕式上,荷兰驻华大使凯罗先生和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区委书记倪峰共同为“中国荷兰村”揭牌。凯罗先生表示,2年前习主席访问荷兰时说,中国和荷兰虽然分处亚欧大陆两端,但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是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共同繁荣的典范。现在新一代的荷兰人将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在大丰这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郁金香代表着春天、代表着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徐利刚 特约记者 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