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路靠近广元路口有五幢粉黄色的花园洋房,最当中一幢是598号,上世纪90年代大家刚刚开始做发财梦的时候,我住在那幢房子的底楼。朋友们来玩都夸我命好,因为598上海话“吾就发”,意思是虽然你现在还没发财,但已经走在发财的道路上。果然不久我有了机会,跟随丈夫去到日本东京,每天打工到很累的时候,我会念叨念叨598这个数字,可终究没有发财的本领,回国靠写作当编辑过上了安静、俭朴的生活。
住在衡山路598号的时候,最让我喜欢的是这条林荫大道的安静与四季色彩变化。
衡山路那时候公交线路不多,15路电车开到这里时,车厢里已没有几位乘客,均安安静静坐着,随车厢轻轻摇摆,好像车游。夏日酷暑,这条路上一早就众蝉齐鸣,“叶斯它,叶斯它……”像说上海话“热色忒”。
衡山路598号大铁门外左右两棵法国梧桐树粗壮到双手环抱不过来,树干略微有些倾斜,虬枝向马路中央伸出,在高处与对面枝干相遇,仿佛百年老友,轻轻握手,熟稔又矜持。我居底楼,由于梧桐树叶遮盖,白天光线不太好,过滤后的阳光将斑驳树影照在粉红色窗帘上,摇曳生姿。衡山路的温度要比其他马路低2度不止,从烈日下骑车回家,一到衡山路立即像喝到冰镇酸梅汤,眉头舒展透出气来。90年代还不是家家都有空调,到高温季节办公室同事都喊家里热得受不了,可我说还好啊我家始终28度,人家都不相信,以为我买不起空调硬撑。
衡山路598号过去几十步路是六岔路口:衡山路东西两叉,宛平路南北两岔,广元路、建国西路两岔。衡山宾馆是标志性建筑,在宛平路衡山路口。曾经小而精致的衡山公园隔开了宛平路与广元路,广元路斜对着建国西路,那样复杂的交叉路,我这个“路晕族”始终指不准方向。
六岔路口曾经有过一座两层高的岗亭,年轻帅气的交通警穿着制服爬上爬下,坐到里面腰杆笔挺、严肃认真的模样曾经让多少过路少女动心,萌发送一杯水,递一条毛巾支持他的念头。幼儿园小朋友做梦都想捡到一分钱,有机会爬上去交给警察叔叔。可惜那个岗亭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被拆除了。
598号这幢小洋房之前是徐汇区牙防所,后来底楼是我出版社同事住,另有四五家其他人,只有三楼住户才是原屋主。世道变迁,很多东西都回不来了,清算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1993年所有人都被动迁走了,包括三楼那位慈祥的老奶奶。
我经常路过那里,每见598号又易主装修,现在已变成一家高端厨卫品牌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