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豆豆来到位于普陀区的绿洲幼儿园,为那里的孩子和家长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艺术“普及课”。“原来的我,可能更多地考虑通过舞蹈去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比较重视舞蹈表演和创作。可现在,我发现舞蹈有一种力量,一种让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从“独舞”到“群舞”
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自然是希望自己能成为舞台的中心,是否能够“独舞”,是检验一名舞者舞蹈水平高低的标杆。而黄豆豆却和别人想的不一样,他觉得舞蹈是一门“群体艺术”。“20年前,我在春晚跳《醉鼓》,那面鼓由很多老大哥为我抬着,只要有一点点倾斜,就无法完成舞蹈。”豆豆说,自己至今依然想着那些抬鼓的大哥们,“这也告诉我,‘独善其身’固然重要,但‘兼济天下’更为可敬。”
因而,现在的豆豆只要有空,一定会去学校给孩子们普及舞蹈概念。在绿洲幼儿园,豆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长们,舞蹈启蒙非常重要,因为儿时的记忆会伴随一生。“我小时候喜欢武术,觉得耍刀弄枪是世界上最帅的事。”所以在豆豆编创的《周朝六舞图》《琴棋书画》《武之舞》《墨舞》《融》《黄土地》,乃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8分钟舞蹈里,都能看到中国武术的影子。
从平静到震撼
说起投身舞蹈教育的原因,豆豆直说“我自己也没想到”,“可能因为有了孩子,更理解做父母的心情,也可能只是在慰问演出时的那一次感动。”
时间还要追溯到汶川地震的时候,豆豆随文艺慰问队进入灾区演出,辗转于受灾人员的临时安置点,以及医护人员、工人、解放军的驻扎地。有一次,慰问队来到一个学校广场,很多孩子、老师、家长集中在那里。学校因为受灾而断电,带去的唱片全都放不了。豆豆就找了当地文工团的小乐队,用一支笛子、一架小军鼓来伴奏。“那天,我表演的舞蹈是《闪闪的红星》,跳到后半段的时候,我舞起红旗,绕场奔跑。”跑着跑着,豆豆突然看到自己的身后跟满了场下看演出的孩子们,他们都自发地追着那面舞动的红旗奔跑。豆豆没有停下脚步,“但那一次,我的内心有了以往从未产生过的感觉,我被舞蹈的凝聚力震撼到了。”
从哥哥到老师
2014年4月,中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国舞协里最年轻的副主席,黄豆豆被推举担任了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于是,从最开始“豆豆哥哥”,到后来的“豆豆叔叔”,再到后来的“豆豆老师”,黄豆豆在舞蹈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专业委员会的办公室在北京,黄豆豆就北京上海两头跑;在委员会里,他团结了首都各大中小学舞蹈教育队伍,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在上海,豆豆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日,来到各个小学和幼儿园,教孩子跳舞、为孩子讲课;在他的努力下,上海中小学校园舞蹈队还于去年在东艺举行了一场“童心飞舞中国梦”的演出。今年,豆豆正在北京创排一台大型亲子舞剧,首次将巨大的机器人搬上舞蹈的舞台,“教育有两个概念,我们倡导的是快乐舞蹈、健康舞蹈。”豆豆说,“希望能和孩子们一起,把正能量舞向社会。”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