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不管是什么学校来招生,我都去考。从戏曲学校、马戏学校,到杂技学校,不管学什么,只要能把我带走,我就跟他走。就这样,我考了3次北京舞蹈学院。12岁那年——那是学舞期限的最后一年,我考上了上海舞蹈学校。1989年刚进校的时候,我身高是第6名,到了1992年的时候,我就成了倒数第一了。我们班16个男孩子,每次排练的时候,我肯定是站在大方块队形最后一排的最边上,但是我会很努力地往上跳。练了三遍以后,编舞老师说:“第四排的那个,你到第三排来。”我继续使劲地跳,再过几天,老师又让我去第二排,他还记住了我的名字。到这个节目合成的时候,我已经到第一排的最边上了。我那个时候觉得老师有点偏心,因为我比我们班最高最帅的那个要跳得好,所以我那时在内心默默发誓,哪天我要是成为了编舞老师,我不仅会让个子矮的孩子站在第一排,还会让他站中间。
我曾经问过老师,我这辈子是不是永远不可能站在舞台的最中间跳舞,老师说:“不会的,你可以跳独舞啊!当舞台上只有你一个人,就没有对比了。”但是独舞的机会很少。《醉鼓》那个舞蹈,我一开始是看到高年级学生在排练,我想,站在桌子上跳,看不出人的高矮,还能显高,实在太好了。于是废了很多口舌,去跟班主任和系主任沟通,到最后终于跨班跨系排练了。我做F角,只有A角可以站在桌子上独舞。我就想,要到哪一天,编导才会关注到F角呢,要ABCDE角全受伤,该有多难啊!
后来,在某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只有我一个人来教室排练,因为ABCDE角全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了。老师说:“既然他们都不在,那你来跳。”一件事情的成功,除了要努力之外,还要有梦想。当你一直想着这件事,你的整个状态就都会做最好的准备,连上天都会帮助你。等到一次机会不容易,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有所准备,才不会浪费这个机会。这个舞蹈后来成为《醉鼓》的前身,那年我18岁。
(黄豆豆讲述 张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