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情到深处难自禁
灵箫的一句话,如同天降恩旨。龚自珍表白,就算经过“微尘那样多的劫,而这些劫又化成无数微尘,我仍然不会忘记你的厚意浓情”。此间,定庵与灵箫相处的时间可能不多,但相互间已经有了感情承诺。等到先生回京接家眷,于同年九月二十五日重到清江浦时,先生在这里住了整整十天,相互间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从先生的诗中,我们知道了灵箫的非凡之处,也可以琢磨出诗中透露出的他们发生恋情的信息。
“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题。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豆蔻”指灵箫。“瓠犀”指瓠瓜的瓜子,形容灵犀的牙齿。诗中用“牡丹绝色”来描述灵箫的貌美。对灵箫的赞美,定庵的多首诗中都有描述:“对人才调若飞仙,词令聪华四座传。”是说灵箫语惊四座,才情犹如天仙一般。得定庵先生这样的诗文大家如此高评,可见灵箫才情之非同一般。“天花岂用铃旛护,活色生香五百春。”比喻灵箫是天女撒下的天花,活色生香,永开不败。“一队画师其敛手,只容心里贮秾春。”“秾春”指美好的情韵。在定庵先生眼中,灵箫是如此之美:一群画家面对她时,感到无法下笔,只能把她的美妙情韵藏在心中。真是:眼前有女难描画,只能胸间珍藏她。灵箫的可贵还在于她是胸有大志之人,言语间显然对定庵先生的过于颓废消沉有所批评,使得定庵先生如醍醐灌顶,惊异于风尘女子中居然有此知音:“风云材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定庵先生在幽幽的箫声中,同时感受到一位温柔女子剑一般的豪气。在灵箫面前,定庵先生甚至都有点感到自卑了:“道韫谈锋不落诠,耳根何福受清圆?自知语乏烟霞气,枉负才名三十年。”(“道韫”是东晋谢奕的女儿,有辩才。这里暗喻灵箫。)
灵箫的冰雪聪明和才情,乃至心机,似乎不是定庵先生能够轻易地驾驭的。他们之间在今后的关系走向上肯定是发生了分歧。“伤心前度语重题”,从诗中可读出,就是定庵先生是否为灵箫脱籍,将她娶为妻室的问题。
在如何安顿灵箫的问题上,显然没有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识,乃至先生在首度离开清江浦时有意不辞而别,下狠心割断这段情丝:“美人才地太玲珑,我亦阴符满腹中。今日帘旌秋缥缈,长天飞去一征鸿。”
随后定庵收到了灵箫的道歉信。灵箫在表示道歉的信中,似乎对定庵让自己脱籍的条件做了让步。从后来定庵的诗中也可解读出,先生对如何安顿灵箫也做出了妥善的安排,比如有诗说:“万一天填恨海平,羽琌安稳贮云英。”“……羽琌山下是西陵。”“羽琌山庄”是定庵回来后新建的位于昆山的寓所。但这段情爱故事,并没有到此获得大团圆式的结局。他们之间就婚嫁问题的“谈判”又一次破裂。定庵在离开清江浦赴京接家眷时,灵箫原本要来为先生送行,但未等灵箫梳洗装扮后来到,他就登船离开了。
身体离开了清江浦,但先生的心神还停留在清江浦。在抵达清江浦北——一个名“渔沟”的交通站时,他忍不住在墙壁上题诗:“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阙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未济”是《易经》中最后一卦,这里指定庵要将灵箫纳为侧室的协商未果。先生写毕这首诗,随后又控制不住“余情”,给灵箫寄去两首诗表示思念之情难以释怀,对自己绝情而去表示后悔:“(其一)欲求缥缈反幽深,悔杀前番拂袖心。难学冥鸿不回首,长天飞过又遗音。”“(其二)明知此浦定重过,其奈尊前百感何?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情到深处难自禁。看来龚自珍对此女真是痴迷到不能自拔的程度了。居然在从清江浦往北渡过黄河的途中,抑制不住地泪流满襟。但先生对灵箫的情感终于被时间的流水渐渐地冲淡。在这年十月十日,先生又寄一诗给灵箫:“阅历天花悟后身,为谁出定亦前因。一灯古店斋心坐,不似云屏梦里人。”在此诗中,定庵先生表示要收敛心性,在古店孤灯中让自己从世俗的情感中慢慢解脱出来。灵箫对定庵的“绝情”而去,没有表示出任何和解的迹象。在这首诗寄出两个月后,定庵重到清江浦,问讯灵箫的踪迹,得悉灵箫已经回往苏州,从此闭门谢客了。
明起连载《鸦片战争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