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本轮反弹走势看,上升斜率平缓且多次出现一波三折的情况,表明市场做多并不坚决,多空分歧巨大。本周初,部分卖方机构由空转多并大声疾呼,刺激大盘发力走强,但不愿意“说翻就翻”的个性分析师仍然不少,广发、中金等影响力机构仍然保持谨慎判断,因此从目前看,机构对后市分歧巨大,且互不退让。表现在盘面,就是震荡拉锯,一步三回头。
其次,宏观经济有望企稳是多方看涨的一个重要理由。虽然这一判断在昨天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得到验证,但低位企稳并不代表持续改善,关键还要看到底是哪些行业和领域在改善和增长。如果是本应去产能去库存的传统产业快速复苏,例如本周领涨的钢铁、煤炭、有色等板块,那么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今后去产能去库存会更加困难。以钢铁为例,去年全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只有67%,剩余产能达到4万亿,政府计划未来3到5年去产能1亿吨,即便完全实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也没有完全扭转。现在行业如果迅速复苏,那么在维稳保就业的大环境下,去产能势必更加困难。又如在年初一线及二线核心城市房价飙升的刺激下,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1-2月份增速提高3.2个百分点,回升迅速,而去年末该数据仅增长1.0%,而房地产正是去库存的重点行业。
再退一步讲,即便宏观经济企稳,和A股市场的涨跌也没有太大的关联。过去25年A股市场熊长牛短,而同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那波行情当中,上证指数从2030点上涨到5178点,不可谓不牛,但当时宏观经济增速却在持续下滑,增速从8%以上下降到7.5%,又回落到7%,与股市表现并不一致。因此从实证看,经济和股市的关联度不大,A股市场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实际上,经济好不好只是股市能否走强的一个由头,或者说一个“故事”,“故事”完美不完美,就看有多少人相信,能够吸引多少增量资金加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增量资金大量流入,股市才能“水涨船高”、持续向上,否则只能是“空心化”和泡沫化。从目前看,虽然“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多头也几乎天天出来鼓劲加油,但真正忽悠到的增量资金并不明显。以银证转账系统为例,上周证券交易保证金净流入448亿元,但前周净流出726亿元;近两周融资融券担保金分别净流出196亿元和9亿元,可见增量资金并不明显。
因此在没有明显增量资金介入下,3000点上方空间有限。投资者应根据反弹减磅的基本原则,保持谨慎和理性,逢高减磅,兑现收益,把反弹成果真正转化为真金白银,落袋为安。 申万宏源 钱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