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早已成为共识。一年一度隆重表彰杰出科技家,也已成为从国家到地方的制度性安排。
今年,上海获大奖的是金亚秋、丁文江二位科学家。当“自然介质层极化电磁散射理论与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成像理论”、“稀土镁合金”、“镁基能源材料”等等尖端甚至艰深的名词,出现在大众传媒之上,本身就是一种象征、一种科普。
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让科技荣享“第一”的至尊地位呢?重奖科学家,当然是一种价值的彰显、引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怎样让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知晓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怎样让科学家成为大众的偶像?怎样在全市范围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怎样让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科研?怎样培养和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参与到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中来?怎样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民生领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止是一个判断一句口号,更应该付诸实践,从而造福社会、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