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至岳阳,记者询问多人“去哪里看洞庭湖”?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你不知道开春到湖区看草原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冬春季,除了东洞庭水还比较多,有些地方深十多米可通航外,西洞庭、南洞庭都是水面破碎,“有些地方真的惨不忍睹”。
记者查阅湖南省水利厅公开数据显示,长江水入湖量从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1331.6亿立方米减少到如今的500.2亿立方米,洞庭湖水面面积萎缩了335平方公里。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岳阳市境内,地处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江段南侧,南集“四水”(湘、资、沅、澧),北调长江。保护区总面积19万公顷,虽然是洞庭湖仅剩的“脸面”,但行走于这里的岸堤,看到的多是湿地草原和窄窄的河道,湖心草滩上,数十只黄牛悠悠然啃着青草。
刘元德今年53岁,自小生长在洞庭湖边,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钓鱼,“坐了一下午,3个小时就钓上来一两条鲢鱼”。老刘摇了摇头,“洞庭湖的野生鱼越来越少,这些鲢鱼,鱼苗还是去年政府组织人工投放的。”
虽然1994年就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直到去年起,东洞庭湿地的风貌才有所改观,“政府去年下决心,终于把岸边的造纸厂、养猪场和居民都迁走,建了公园。立竿见影,湖水比过去干净多了。”赵启鸿告诉记者,2015年到湿地越冬的候鸟比2014年增加了17.6%,“环境是不是变好,鸟是不会骗人的。”本报记者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