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明镜周刊》的记者也参加了这样的黑色之旅。然而,相比起切尔诺贝利事故留下的灾难印记,这一趟旅行因为一些游客充满“黑色幽默”的自拍成了更大的一场“灾难”。
“这里相当病态,我喜欢另类的经历。”一名20岁出头、衣冠楚楚的德国游客在一堆废墟前拍了几张自拍。而凯蒂是一名年轻的美国游客。身为教师的她祖辈就来自乌克兰,自小长辈们就告诉了凯蒂切尔诺贝利的悲剧。“请给我一张票。”凯蒂站在废弃的摩天轮售票口前,笑嘻嘻地对玩伴说,并假装拿到了一张门票。旁边的游客则将这一出诡异的戏拍成视频。而凯蒂则将这段疯狂的小视频发给亲戚朋友。在这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欢呼雀跃、搔首弄姿拍照的年轻游客。出生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他们,热衷于将照片、小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并期盼获得友人点赞。
但在网络上引发话题的往往正是这些自拍,甚至这种“另类”的留念方式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流行,在世界各地有愈演愈烈之势:英国护士与濒死病人合照,澳大利亚民众在劫持人质现场留影,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丹麦首相施密特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追悼会上合影……不分场合地微笑自拍,招来媒体和网友的批评。
有人争辩说,媒体和网友太“玻璃心”,这种自拍没碍着别人,有何不可。凯蒂用笑脸与废墟打造的对比强烈的“诡异出演”就赢得了小伙伴的笑声,他们甚至觉得这样做“太酷了”。他们抑或是会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没错,人们不是天天都能碰到灾难废墟、葬礼之类的现场。但“机会难得”、“风靡全球”,并不意味着能为人接受。在很多人看来,在不恰当的场地上演的这出“戏”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更不是一种恰当的社交方式。就像凯蒂的祖父母评价的:“太疯狂,太蠢了。”甚至,这根本不能用“另类”“猎奇”这么个中性的词来形容,喜欢这样的“另类”才是一种病态吧。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中死去的人们也并不想后人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吧。
在恰当的时间、场合做恰当的事。愿你的朋友圈中,少一些这种不恰当的留念吧。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