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6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中欧马产业研讨会首次召开,一个议题不得不叫人深思:中国马产业发达了,马术文化的培育尚处在襁褓中。
进口马匹花5亿
昨天的中欧马产业交流研讨会上,专家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已经拥有823家马术俱乐部。去年全国进口的运动马匹的数量为2300匹,其中有接近一半是来自欧美的纯血马和温血马,光是进口这些马匹就需要花费5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中国如今已经拥有了亚太地区最先进的马医院,并且请来荷兰优秀的兽医专家团队负责为参赛马匹进行护理和治疗。
马产业突飞猛进发展中,但中国马术同欧洲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在今年的里约奥运赛场,中国仍仅有华天一根独苗,且他是在英国长大的骑手。本次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的两位中国骑手朱美美和赵志文,也都分别在美国和法国长大。
贵族运动贵在哪
在中国和欧洲训练马术,最大的不同是什么?4岁便移居法国的中国骑手赵志文说:“训练手段和技术水平差别不大,但马术文化这个环境,中国落后五十年。”赵志文认为,欧洲的孩子从第一天接触马术运动开始,便首先浸淫在马术文化中,成年后马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接触竞技、职业层面。
2008年奥运会中国骑手黄祖平指出了马术文化的第一要领:“马术第一讲究的是责任和关爱。”父母送给孩子一匹小马,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孩子承担起照顾这个不会说话的朋友的责任。黄祖平说,“马术意味着吃苦耐劳有爱心,而绝不只是项竞技运动,更不是奢侈运动。”
想成为顶尖的马术运动员,的确需要金钱投资,但作为休闲运动骑着玩玩,并不需要奢华的投入。黄祖平打了个比方,“就好比足球、网球、篮球,平时自己玩玩,能花几个钱?”
其实,一些马术课也就两百多块钱一节,并不会比钢琴、舞蹈等学习班贵。尽管马术被称为贵族运动,更多是指精神、品格范畴。
进入校园开门课
中国马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确带动了一批青少年接触马术运动。但黄祖平指出,这之中全国不到10个青少年决定走职业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开办,马术运动还走进了一些学校的课堂。“我认为,中国青少年马术运动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了。马术到底教给青少年什么?是吃苦耐劳有爱心,而不只是竞技!”
在欧洲,青少年学马术,首先接受马术文化、马术礼仪的熏陶和教育。“现在,中国马术产业发展喜人,但马术文化尚未跟上。”黄祖平建议,全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引进马术运动,不妨开一门《马术概论课》。
本报记者 陶邢莹